宗教事务

宣道弘法 广结善缘

监院随笔

2021 年 5 月 12 日

园系香江.监院随笔 (七十) —— 黄大仙师「十训」(上)

    为进一步提高本园黄大仙祠的道教文化气息,并向普罗大众推广道教文化,本园文化委员於2020年1月15日开始,在《东周刊》开设栏目《园繋香江》系列,首阶段订为《园繋香江 · 监院随笔》,邀得本园黄大仙祠监院李耀辉(义觉)道长分享有关道教文化文章。

    第七十辑已刊载於《东周刊》第924期,5月12日出版,相关之文章主题为〈黄大仙师「十训」(上)〉,欢迎大家阅读。

C924_ADC V2

       经,即是「道」之正理,也是通往「道」之途径。经文,即是仙圣的教诲,指导我们走向正道,及学习的典范。旧日我国读书人自小便要熟读《四书》、《五经》等典籍,用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人生重要的课题,而且更要从小去学习读经。道教也有云:「欲修仙道,先修人道。」做人的学问才是最基本的知识,如果只有学历而没有修养,那便没有了根本。教育必须是从孩童时期去培养人的道德学问,而不是犯了事才教导。

       若要说道德教学,我想推介《黄大仙宝经》(以下简称《宝经》)的「十训」(孝、悌、忠、仁、义、廉、耻、礼、节、信)给大家,这是啬色园普宜坛的主要坛训,贯穿黄大仙师的「普济劝善」精神,所有弟子必须遵守及在生活上践行。近年本园筹备的上契科仪,本人必亲自登坛开示,向所有契子女讲解「十训」的意义,期望大家明白信奉黄大仙师不是单向祈福的,而是要先修个人道德,才能有所感应。本人深信,小时候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我国有句老话:「三岁定八十」,三岁学坏了,便影响一生。现在我藉着这两期专栏,与大家分享「十训」的意义,希望大家同修善德,使众缘和谐。

(一)孝:即尊敬父母,尽心侍奉。百行以孝为先,《宝经》第一句云:「怀胎十月否劬劳,睡湿眠乾苦自徒。长大成人如忤逆,问心真个不如无。」母亲不辞劳苦养育子女,若子女长大成人却忤逆不孝,扪心自问不如当作没有生育过这孩子了。行孝除了供养父母,更重要是保持和颜悦色,及多抽空陪伴。遇到好吃的、好看的东西,也会想起买给父母,这样已是行孝的最好表现。

(二)悌:即敬重兄长。《宝经》云:「棠棣花开三两枝,椿萱堂上舞斑衣。随行後长方为弟,不弟犹如不孝儿。」棠棣的花蒂两两相生甚为美丽,犹如兄弟情真。若能存有古人「戏彩如亲」(「舞斑衣」典故:年老的老莱子为逗父母高兴,常穿着彩衣扮小孩,娱乐双亲)的孝心,使兄弟姊妹相亲相爱,那便家庭和乐了。在行为礼节上,所谓「长兄为父」,古人习惯在兄长背後缓缓跟随,以示敬重兄长;这是礼让兄长的表现,不可僭礼。兄长也要关心爱锡弟妹,承担家庭责任。若我们僭越兄长及常争执,实在等同不孝儿。

(三)忠:即忠心於家国。《宝经》云:「受君之禄代君忧,方是为臣体自修。乱则辞官平则仕,问他忠字意何由。」领受国家俸禄,定当尽心工作;并为在上者分忧,这才是工作上应有的责任和修为。当社会纷乱时,我们不但没有协助解困,反而退隐避事;而在盛世时又出来攀缘上任,试问这个「忠」字由何而来?

(四)仁:即宽惠善良。《宝经》云:「心中本德便为仁,恤寡怜孤又赠贫。念注慈祥恭且敬,不私自己大公人。」内心常存道德善念即是「仁」,并须体恤、怜悯社会上有需要帮忙的人,及经常施惠於贫苦。此外,内心常存慈悲,恭敬礼待他人,从不为了私欲,才是真正公平无私。

(下期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