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事务

宣道弘法 广结善缘

监院随笔

2021 年 4 月 14 日

园系香江.监院随笔 (六十六) ——道教宫观的园林文化

       为进一步提高本园黄大仙祠的道教文化气息,并向普罗大众推广道教文化,本园文化委员於2020年1月15日开始,在《东周刊》开设栏目《园繋香江》系列,首阶段订为《园繋香江 · 监院随笔》,邀得本园黄大仙祠监院李耀辉(义觉)道长分享有关道教文化文章。

       第六十六辑已刊载於《东周刊》第920期,4月14日出版,相关之文章主题为〈道教宫观的园林文化〉,欢迎大家阅读。

  C920_ADC V2

     
      「自然」,是道教主要的教义思想,一方面是指一种顺任自然的心灵状态,另一方面亦指客观存在的大自然环境。道士要找「洞天福地」的自然环境修炼,正是配合顺应自然的法则,可使内心更清静、悠然。此外,道教徒追求修真证仙,「仙」字亦指人居山上,「山」正代表「自然」;人与自然合一,即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可以长生久视。黄大仙师也於赤松山苦修四十年,清心寡欲,最後修炼登真,所以「自然」与修炼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道教宫观建筑亦讲求「道法自然」的原则,一方面宫观为提供参神的地方,另外亦会划作部份地方作园林建设,好让善信贴近自然、清净心灵。道教宫观的园林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以人造景观为主,例如本园黄大仙祠、屯门的青松观、打鼓岭的云泉仙馆等,都各有人造庭园,内里游廊迂回,山水环绕,花木葱郁,绿树成荫,亭台楼阁等建筑点缀其间。二是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辅以人工造景,尤其於荃湾三叠潭的圆玄学院、粉岭蝴蝶山的蓬瀛仙馆及大帽山的万德苑等,都是依山而建,周围空谷环抱,清静幽深,道观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此外,道教宫观的园林艺术,力求摹拟自然界中的山、水、树、石,形态上高低曲折,参差错落,并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所以不能太多的人工修饰。譬如园林中的花木,尽量以不对称、不整体的自然布置为基本方式,不露人工痕迹,让花木按照自身的规律生长,减少整齐划一的人工感觉。游人身处其中,有一种和谐舒适的感觉。

      啬色园位处竹园村,昔日属於市郊,现时大殿对出牌楼有对联:「两径松阴三径菊,数声鸟语一声钟」,正点出了本园四周环境犹如人间仙境,青山绿山的景象。回顾过去,本园於一九七八年已进行开辟「九龙壁花园」,到一九九一年再扩建成「从心苑」,时值建园七十周年纪庆,「从心」二字是取自孔圣先师自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即随心所欲而自知法度的精神境界。入口拱门上方刻有「从心苑」三字,由书画大师陈荆鸿题字,字体劲健古拙,风神洒脱。两旁则刻有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书写的对联:「七十从心不踰矩任鱼跃鸢飞治人事天莫如啬贵,一生行善之谓道喜慈舟慧海亲仁劝孝咸知色难」,上联意指万物任其天性,各得其所,但需自守法度,爱惜精神;下联指一生行善,亲近贤德及劝孝於亲,即是践道,当中经常保持和颜悦色最难。此联意思发人深省。

      当大家进入从心苑之拱门後,便会发现苑内别有洞天,在九龙闹市下有一处传统庭园建筑,有亭台楼阁、小桥楼榭、瀑布流水、人工湖泊及石洞等,犹如咫尺山林。水池上更添置一对龙口喷水之青石龙龟,湖内有色彩斑斓的锦鲤,生机不绝。庭园内亦有「仙乡吉羊群」雕塑、九十周年志庆的「鲐背灵石」、香港孔教学院赠送的孔子圣像等艺术精品,别具特色。近年,我们亦改善了园内水池的过滤设备,并增加不同种类的鲤鱼,更添生趣。若游人置身园林之中,观赏鱼儿畅泳,或能感受「知鱼之乐」,写意忘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