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事务

宣道弘法 广结善缘

机构及黄大仙祠

2019 年 3 月 27 日

礼失求诸野—— 华人「天地君亲师」信仰在南洋
    我国有不少传统礼仪文化、神明信仰已在本土散失,却可在民间或偏远地方找到足迹。本园文化委员会很荣幸可以邀请「珠海学院香港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游子安教授,於本年3月24日莅临本园主讲「礼失求诸野—— 华人『天地君亲师』信仰在南洋」,与大众分享南洋的华人信仰点滴。

    讲座开始前,本园监院介绍了游子安教授为本园编写过《香江显迹》、《炉峰弘善》等书籍,而且协助本园成功将「黄大仙信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居功至伟;并肯定了游教授在道教及民俗信仰研究的学术地位。随後讲座开始,游教授先细述「天地君亲师」信仰的源流,及解释「礼失求诸野」之命题;而现时南洋各地都保留了成人加冠礼及对「天地君亲师」的崇祀。

    谈到南洋的「天地君亲师」信仰,游教授先後带领大家「游历」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华人会馆,细看馆内供奉同乡共同信奉的神明及祭祀活动。「会馆」初为同籍乡里聚集场所,及後增加了基本功能:包括祀神、合乐、义举、公约等。此外,南洋各地有不少庙、观供奉华人信奉神明,更有不少尊奉孔圣、关圣的坛堂,象徵了重视「礼义」的中华文化。另外,各地亦有很多华人祠堂祭祀祖宗,以示不忘根本;又有斋堂及坛堂,仍保留奉祀现时罕闻的神明,如箸筒姑娘等。最後,游教授引用了明乡人、万善缘、南洋儒教、道教神明信仰在南洋的传播、《关帝明圣经》等善书保存的例子,以证南洋保留了大量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一直珍惜我国的传统习俗和德训。尤其对「天地君亲师」的崇拜,乃华人培养感恩心的美德;对孔圣及我国神明的尊崇,乃重视仁孝、信义等华人传统核心价值,这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园马泽华主席(左)及李耀辉监院(右)将纪念品金猪赠与游子安教授(中)。


本园监院致欢迎辞。


全场观众大合照。


游教授简述了南洋各地的华人信仰习俗,资料详尽,内容十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