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事务

宣道弘法 广结善缘

教育

2024 年 5 月 29 日

刘震云与中学生谈文学:做一件事做到底

由香港文学舘、啬色园主办可誉中学暨可誉小学共同举办的「名家写作培训计划1 —— 作家是头牛」讲座於5月29日上午在啬色园主办可誉中学暨可誉小学举行。是次讲座是第一场「名家写作培训计划」系列讲座,着名作家刘震云与师生交流,分享对文学的看法和人生智慧。

可誉中学麦敏潮校长致欢迎辞表示,刘震云在1978年成为高考文科状元,入读北京大学中文系,他却自言自己因数学成绩优异才做到文状元。麦校长鼓励同学思考这句话的意思和刘震云的作品。香港文学舘潘耀明舘长致辞表示,香港文学舘旨在推广、传播、研究香港文学,希望能从学生层面开始推广文学及提升写作能力,而刘震云的作品在世界、中国来讲都非常优秀,相信他的写作经验能为同学带来不少好处。啬色园教育委员会姚嘉栋主席致谢辞,祝贺香港文学舘於5月27日正式开幕;他又指刘震云和潘耀明多年来坚持写作,至今仍对文学充满热情和追求,当中的精神值得同学学习。

讲座中,刘震云先引用啬色园主办可誉中学暨可誉小学的校训「普济劝善」,肯定潘耀明建立香港文学舘的工作。他赞扬潘耀明及一众作家为筹建香港文学舘奔波多年,终於完成一项大功德。他认为文学舘有着以文学与文化劝善、济世的精神,这将会是香港文学舘最大的价值,而香港文学舘终能走出去,走遍香港、大陆、台湾,以至世界。

接着刘震云谈到文学存在的必要性。他认为文学呈现的是一种记忆,是人类的记忆,有时是历史的记忆。他强调如果没有文学,任何民族回顾自己的历史时,都是一片沙漠。他举例《道德经》让我们就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道出这麽特别的道理,这思想通过文学流传下来;《史记》使人得知汉代的社会面貌及不同人物的故事。刘震云指正因为有文学作品,人们才知道民族的历史、不同年代人们的生活和思考方式。他直言文学的必要性也带出作者的必要性,优秀的作者像灿烂的明星、天上的星辰一样,照亮民族的过去、现在,也预视了未来。

其次,文学能固定生命在某个时空中。刘震云提到每个人都要面对死亡,然而文学能让人长生不老、青春永驻。只要打开书,书中的人物还活着,而且永远是那个年纪。他又指不同文学作品都写出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情感,可见生活跟文学连系紧密,但好的文学不止反映生活,更能反映作者的思考。文学作品反映当下的生活,而作者则反映当时人们的思考和智慧。由此刘震云带出一个问题:作者是甚麽。他认为读者对作品的不同体会能为作者带来触动,因此作者与读者的交流非常重要,而作者就如同其作品《我不是潘金莲》中的那头聆听李雪莲说话的牛,倾听不同话语,「诉说是一种力量,倾听也是一种力量。一个作家通过文字可能是在倾听,不只诉说。」

在提问环节,学生积极发问。被问到其作品中的幽默从何而来,刘震云指文学作品中的幽默要从故事和人物结构做起,他以英国威尔斯亲子的身世为例,让大家评论这个人物的身世是否悲惨,但最後告知主人公其实是皇室王子时,反而引人发笑。有指作品和作者有「亲子关系」,他反而认为是作品帮助作家认识世界,两者平等。有对写作感兴趣的学生向刘震云请教写作心得,他直言要成为作家,先要开始写;而好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家,要写就要有与别不同的思考。刘震云表示他能成为作家,是因为当别人放弃不写时,他仍在写,「人生的路一般走到百分之九十九就转弯了,就剩百分之一,他就走不下去了。其实最困难就是这百分之一的路。」最後,刘震云寄语学生做一件事就要一直做到底,坚持不懈,这也是刘震云能笔耕不断的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