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8 月 25 日
为进一步提高本园黄大仙祠的道教文化气息,并向普罗大众推广道教文化,本园文化委员於2020年1月15日开始,在《东周刊》开设栏目《园繋香江》系列,首阶段订为《园繋香江 · 监院随笔》,邀得本园黄大仙祠监院李耀辉(义觉)道长分享有关道教文化文章。
第八十五辑已刊载於《东周刊》第939期,8月25日出版,相关之文章主题为〈道教与抄经文化〉,欢迎大家阅读。
抄经,即是抄写经文,古时又称「写经」。我国着名「写经」文献之一是「敦煌写经」,其中有不少是隋唐时代敦煌道士抄写的经书,包括当时流通的《道德经》、《灵宝经》、《上清经》、《太玄真一本际经》等,有些抄本注明是为皇帝祈福而抄写的。这些抄本,一部份是由官府和道观组织抄写,一部份是男女信士所写,可知抄经历史十分悠久。
古时要受持道经是不容易的,一般信众要向道观借阅经书及抄写。到了唐代,抄经成为一种文化风气,更追求一种艺术价值之外的神韵及境界,很多手抄本被镌刻成石,成为後世「写经本」的法帖。自宋代发明活字印刷後,道经的流通大大提高,抄经的目的和意义转为注重清净身心、怡情调性、收摄心神的修养法门;而传阅及抄写道经在信仰来说,亦是一种功德,也是一种福报,常得吉神拥护,邪魔远离。
古人抄经,需要选择静室进行,并先沐手焚香。坐姿或为盘腿而坐,或端身而坐,并必须挺直腰背;进而收摄心神、摒除杂念、静思经义,一心一意一字写上,不但要字体工整,更要避免抄写错误。一般写法是直行书写,而且从右到左,不用加标点。抄经表面是将经文抄写在纸上,内里意义是将经文智慧注入我们心田内。只要我们心神专一,虔诚恭敬的抄写经文,放下一切妄念,如同仙圣加持,便能深入经义,体会大道之理。当中虔诚的威仪绝不可少,习之日久,自然达到神凝气聚,心与经文合一,神与经义相通。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孟至岭道长便曾在啬色园出版《当代道教书画展特刊》的一篇文章〈我对抄经的一点认识〉提到:「抄经过程中的清静效果,虽然不能像参玄打坐入静情况下那样达到玄妙清虚之境地,但也经常能在虔诚笃敬、自然专一的情况下体会心清神畅、物境空明的超然情怀。」这也是一种抄经的殊胜体会,也是道门的一种修行。
本园早年已筹办「经典诵读聚会」,安排经生聚在一起抄经。抄经前需要诵读神明宝诰,随後在圆磬声音伴随下,进行「禁语」及「静坐」,洗涤身心。然後,参与经生需自行静心由头到尾阅读一遍经文,细味经文道理,之後大家便分享个人体会。分享後,再而诵读经文、再「禁语」及「静坐」,最後安静抄写经文一遍。过往我们有选录《道德经》章节、《常清静经》、《玉皇心印经》等道经抄写,活动期间严禁使用手提电话及不可擅离座位,务必专心读经及抄经,这样才可真正澄心除烦。
二零一四年,啬色园主办学校的师生曾齐集香港体育馆,参与本园举办的「齐抄《道德经》共创新纪录」活动,并完成刷新健力士世界纪录的壮举!活动目的不只是为了弘扬道教文化,更希望学生藉着抄经学习中国传统的道德修身之道。现在网络及印刷的便利,大众很容易便接触道经,因而没有如古人般珍惜爱重,我们重提「抄经文化」,希望大家在抄经的过程中培养庄严自重、清静智慧,去对待生活上、工作上的人和事物。因此,抄经不只是练习书法,更是一种体道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