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月老殿3月17日起暂停开放以进行新月老殿建设工程
啬色园黄大仙祠于2011年设立「月老及佳偶天成神像」,以祈求月老庇佑善信,天赐良缘,俾令衆缘美满。多年来深受各方善信热烈欢迎,包括本地及国内,以至海内外善信。随着多年使用,殿内设备逐渐老化,应各方善信所求,本园决定于凤鸣楼广场的月老殿原址上重建新殿,期望未来给予善信更好的参神环境及体验。工程将会由3月17日起展开,并预计于2025年10月中旬竣工。

在工程期间,月老殿将由3月17日(星期一)起暂停开放参拜,直至新建月老殿竣工。不便之处,敬请原谅。

敬请密切期待新月老殿落成及黄大仙祠的各项最新活动。

宗教事务

宣道弘法 广结善缘

机构及黄大仙祠

2018 年 12 月 20 日

「敦煌古代工匠与敦煌文化遗产」讲座
     本园「千年一觉敦煌梦」後续讲座已於12月19日圆满完成,最後一次主题是「敦煌古代工匠与敦煌文化遗产」,本园监院在开场致辞时特别提到,今晚这个讲题是马教授新近的学术研究成果,并出版了新着作《敦煌古代工匠研究》,希望大家了解到古时敦煌工匠对承传敦煌艺术文化的重要。在讲座开始时,马教授先指出了我国中古各个历史时期的石窟850多座,里面有壁画50000多平方米,彩塑3000多个,记录了中国古代一千年间的历史与社会文化;而百多年前,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了50000多卷西元三至十世纪的写本文书和大量美术品、印刷品等,同样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的记录。当中背後付出重大贡献的人,便是敦煌古代工匠,他们可说是敦煌石窟的营造者与敦煌艺术的创造者。

     不过,古代工匠作为手工业劳动者,普遍的地位低下、生活贫困。工匠辛劳的为了糊口养家,但也有对艺术的孜孜追求,而且对佛教有坚定的信念。他们的作品所显示的艺术水准与同时代的大师相比毫不逊色,但地位、待遇等却是天壤之别。在晚些时候,敦煌的工匠们也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但更多的工匠们依然是衣不蔽体、食不饱肚。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伟大的敦煌艺术,并用自己的勤劳、智慧甚至生命,留给子孙後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艺术遗产。


马德教授在讲座多次强调,古时的敦煌工匠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为我们创造了重大的敦煌艺术。


马德教授与本园董事及全体听众合照。


本园监院致欢迎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