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事務

宣道弘法 廣結善緣

監院隨筆

2021 年 9 月 01 日

園繫香江.監院隨筆 (八十六) ——神功戲

    為進一步提高本園黃大仙祠的道教文化氣息,並向普羅大眾推廣道教文化,本園文化委員於2020年1月15日開始,在《東周刊》開設欄目《園繋香江》系列,首階段訂為《園繋香江 · 監院隨筆》,邀得本園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義覺)道長分享有關道教文化文章。

    第八十六輯已刊載於《東周刊》第940期,9月1日出版,相關之文章主題為〈神功戲〉,歡迎大家閱讀。

C940_ADC V2

   神功,即為敬神而做的「功德」;而「神功戲」就泛指在神誕、中元法會(或稱「盂蘭勝會」)、廟會、打醮等而上演的戲曲,藉以「神人共樂」,「娛神娛人」。香港的神功戲多以「廣東大戲」(粵劇)、「潮州戲」、「白字戲」(鶴佬戲)等為主;而戲班則因應主辦團體之財力,而籌備一至兩天,或三至五天,甚至七天不等的神功戲。舊日戲班更有「天光戲」,由午夜開始表演至第二天早上。由於神功戲主要是演給神明看,所以「戲棚」多建於廟宇或醮場的「神棚」對面,以便神明欣賞神功戲。如果是打醮,籌辦者亦會先進行移鑾、安鑾等儀式,迎請代表神明的「行身」到「神棚」觀賞演出。

    我國古時已有「廟戲」,多是上演木偶戲為主,北方又稱社戲、酬神戲等,現時新界深井盂蘭勝會便是上演木偶戲的地方之一。戲班的神功戲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儀式,包括:拜先人、地方神明及戲神(華光先師及田、竇師傅等)、在台口上香、上演「開台例戲」、封台等。無論是打醮、神誕等,戲班的神功儀式必是以「請神」開始,「送神」為終。若演出所用的是新搭建戲台,戲班會先進行破台儀式「祭白虎」,以祈求演出順利。由飾演武財神趙公明元帥的演員,降服象徵凶星的白虎,驅走煞氣,期間演員一律嚴禁開口說話。破台之後,還需進行「丑生開筆」,由丑生用硃砂筆在後台寫上「大吉」二字,「口」字必須開口,以示吉利。

    按傳統習俗,香港粵劇戲班的「開台例戲」多為賀壽、封相、加官、送子等。例戲的宗教意味較重,也可顯出戲班的陣容,而「正本戲」則是神功戲的主要節目。「正本戲」又有「提綱戲」(排場戲)、「開山戲」(首本戲)等,主辦團體有權選擇上演的「正本戲」劇目,以前大多選擇好意頭的劇種為主。於煞科後,戲班必做「封台」(送師)儀式,戴白面具之演員向四方叩拜,恭送戲班師傅,並代表賜福給觀眾,亦感謝主辦團體已繳足戲金。

    嗇色園於二零零九年及二零一二年之「黃大仙師寶誕」,皆有在祠外的廟宇廣場及黃大仙廣場舉辦「黃大仙廟會」,當年還特別邀請了「鳴芝聲劇團」主演神功戲,反應非常熱烈,座無虛席。記得當年還在戲棚對面搭建神棚,並安奉黃大仙師鑾輿,讓仙師與大眾一同欣賞神功戲,以達「神人共樂」之目的。早前「鳴芝聲劇團」的台柱蓋鳴暉小姐接受本園「百周年會客室」的電台訪問,曾提到神功戲的戲種:「大多是宣揚忠孝仁義,並教導大家要尊重長輩,目的都是導人向善。」這也是我們舉辦神功戲的主要目的。

    適逢今年是本園一百周年紀慶,我們正籌辦本年九月十八日至二十四日在黃大仙祠內舉行「花燈廟會」。由於防疫限制,今年我們未能申請祠外的位置搭建戲棚及神棚,所以我們將移師至西九文化區的戲曲中心進行三天的「神功戲」,並很榮幸再次邀請「鳴芝聲劇團」主演。屆時我們亦會虔請黃大仙師鑾輿到會場,與觀眾一同欣賞「神功戲」。如欲瞭解活動詳情,歡迎大家留意本園一百周年紀慶網頁:https://www.siksikyuen100.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