嗇色園

普濟勸善 崇善惠民

道侶隨筆

2020 年 5 月 12 日

道教與養生

道教與養生  
吳捷鐘

    
   人生在世,所追求的目標有很多,養生長壽無疑是不少人的最大目標!上古聖人已掌握豐富的養生知識和方法,《黃帝內經》的出現更是標誌著中醫養生學的初步形成。另一方面,道門醫師則主張以醫術濟世,而道家講求「崇尚自然,清靜無為」的養生宗旨與《內經》論述人命如何長壽亦有共通之處,同樣亦強調心與身的鍛練,性與命的同修。

       據統計,人類活在世上可確實有120歲的壽命,並分成四個階段,由出生至30歲為幼兒年至青少年,31至60歲為壯年期,61至90歳進入老人年,91至120歳為衰老年期。至於人類體質的強弱,可由兩方面決定,首先為先天條件,這方面完全是父母的基因所致,尤其在母體內的遺傳基因至關重要;另一方面就是後天的培育和鍛煉。道家養生方法其實離不開修心,鍛身,食療,藥療,陰陽平衡等五方面。但知易行難,要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恆,加上決心、意志及毅力才能領悟養生之道。

      關於清淡飲食,養生湯水,這是當今之世最盛行的。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合理搭配食物,不偏重五味。少食多餐,七分飽最好。適度空腹且不會太餓,也能提高身體的代謝力,延緩身體老化。再配合以下的幾種吃飯習慣,就更能達至七分飽的目標:多飲水,專心用餐,細嚼慢嚥;多吃膳食纖維,遠離三高,從而提高生活品質和壽命。

    《易》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人的生活起居順應天體的運行,方能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養生之道。《黃帝內經》中說:「智者之生也,必須順四時而避寒暑」。「因時養生」也是道家養生的重要原則。根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及「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道家經典養生原則,及因應人體九種體質,除食療以外加上藥療,以「實則瀉之,虛而補之,無虛不補,陰陽平衡,對證補要」等中醫理論,來調攝體機陰陽平衡。從飲食,起居,精神各方面的節制及平衡上加以調適,方可達致健康長壽的目的。


2019年9月28日讀書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