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7 月 14 日
為進一步提高本園黃大仙祠的道教文化氣息,並向普羅大眾推廣道教文化,本園文化委員於2020年1月15日開始,在《東周刊》開設欄目《園繋香江》系列,首階段訂為《園繋香江 · 監院隨筆》,邀得本園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義覺)道長分享有關道教文化文章。
第七十九輯已刊載於《東周刊》第933期,7月14日出版,相關之文章主題為〈牡丹花於道教之意涵〉,歡迎大家閱讀。
花,是道教「五供養」之一,道教科儀以「香、花、燈、水、果」為主要供品,其自然之色香可莊嚴壇場;仙凡共賞,可結善緣。以花供神,須以新鮮、清潔為要。經文有云:「滿蕊千葩嬗巍巍,牡丹花芍藥蓮花。」形容獻花時,想象有千朵鮮花在微晃搖曳,當中有牡丹、芍藥、蓮花等獻上「蓮台」敬奉,以表敬意。此外,「花」之淡雅清香亦代表了神仙世界之清淨和美好,以鮮花奉獻是表達對神明的崇敬和虔誠。記得本人早於十多年前已在黃大仙祠推行綠色廟宇「環保敬神」的守則,鼓勵善信以一炷清香、一束鮮花便可感格神明,最重要是有誠敬的心及實踐「普濟勸善」的精神。
眾花之中,我獨愛牡丹花,因其色、姿、香、韻俱佳,使人難忘;其雍容華貴,艷而不俗,柔而不媚,故有「國色天香」之美譽。同時,牡丹花亦有很高的觀賞及藥用價值,《神農本草經》已載:「味苦辛寒……安五臟,療癰創。」《本草綱目》則稱讚:「群芳中以牡丹為第一,故世謂花王。」除了有「花王」之稱,清代慈禧太后亦曾頒佈懿旨,將牡丹花定為中國「國花」,可知其在我國文化之地位。
牡丹花亦寓意圓滿、富貴、吉祥、幸福,大家讀書時期都讀過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其中有云:「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唐代的牡丹特別盛放於長安,而宋代則以洛陽牡丹為天下第一,據歐陽修《洛陽牡丹記》所載,當時的牡丹品種已多達九十餘種,時人更有賞花之俗,「士庶競為遊遨……笙歌之聲相聞」,好不熱鬧。歐陽修更介紹了宋人的牡丹栽種技術,對接花、種花、澆花、養花、醫花都有描述,後來他與同樣喜愛牡丹花的楊貴妃成為了民間的「牡丹花神」;而綜觀宋代便有十七種「牡丹譜」,可見宋人對牡丹之熱愛及講究。
由於牡丹花之吉祥象徵,而且花大又色美,最適合供神及祈福。本園早年進行的「萬人祈福讚星禮斗大法會」,我便特別挑選了牡丹花作為供燈,並鋪設在廿八星宿的地台上;當LED燈光亮起時,「牡丹供燈」便會照耀出五光十色的彩光,特別亮麗!儀式之中,我們會邀請禮斗功德主手持小型的「牡丹供燈」祈福,誠獻給「斗姥元君」及眾星辰神明等,祈求福星高照。另外,出席嘉賓及信眾一起參與繞行燈陣;大眾在「牡丹供燈」之間繞行,寓意福壽康寧,事事如意。
二零一七年,本人亦設計了「水晶琉璃牡丹供燈」作為「本命星燈」,供奉於本園太歲元辰殿前殿內。善信可認領供燈,並按自身生肖放在所屬燈架,祈福祈壽。在道教星斗信仰文化裡,人各有本命星主宰,燃點本命星燈可滌除罪業,星光永照。本園現時每逢農曆每月初一、十五日均會有經師在太歲元辰殿內燃燈及誦經,凡供奉「牡丹供燈」之善信,可點亮自身「本命星燈」,祈求平安順遂,元辰護佑。
供燈以牡丹為形狀,是取其外表雍容華貴,寓意富貴圓滿,吉祥幸福。不過,無論是牡丹花、蓮花、蘭花、菊花,都是上佳的供品;最重要是懷著善心、誠心奉神。善信在禮拜神明時亦不需攜帶大量供品及香燭,簡單的清香、一束鮮花已是滿滿的誠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