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12 月 15 日
為進一步提高本園黃大仙祠的道教文化氣息,並向普羅大眾推廣道教文化,本園文化委員於2020年1月15日開始,在《東周刊》開設欄目《園繋香江》系列,首階段訂為《園繋香江 · 監院隨筆》,邀得本園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義覺)道長分享有關道教文化文章。
第一百零一輯已刊載於《東周刊》第955期,12月15日出版,相關之文章主題為〈道教《南華真經》的人生哲理〉,歡迎大家閱讀。
莊子,道教尊稱為「南華真人」,其著作稱為《南華真經》,亦是一部充滿道教人生哲理的寶典;如果沒有廣闊的胸襟及眼界是很難跳脫各種名相,讀懂莊子的思想。《南華真經》一書分為內篇、外篇、雜篇共三十三篇,成語莊周夢蝶、朝三暮四、螳臂擋車、盜亦有道、井底之蛙、邯鄲學步、螳螂捕蟬、得魚忘荃等都是出自《南華真經》。建議大家如果內心有解不開的鬱結,不妨閱讀《南華真經》,看看如何打破知見執著,或許能打動您的內心。
《南華真經》有很多有趣的寓言故事,本人在此分享部份哲理,希望大家對道家精神有所體會。打開第一篇〈逍遙遊〉,第一句「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形容鯤魚的身長有幾千里,如果我們取笑莊子的寓言太誇張,這便是「小知不及大知」,眼界不夠廣而已,我們怎麼知道宇宙空間的所有事物呢?莊子提到修道的最高層次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當人的精神完全融合於自然之中,掌握天地不變之道,擺脫了內外的觀念,便可與道化合,遨遊於無窮的宇宙,不受時空限制,那麼還需等待甚麼呢?〈逍遙遊〉主旨就是:「至人無己(忘卻世間得失),神人無功(不執著有功),聖人無名(不追求虛名)」,有所執著便不能逍遙。
〈齊物論〉的「莊周夢蝶」故事最令人津津樂道,有一天莊子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翩翩起舞,非常快樂,不知道自己原來是莊子。夢醒後,發現睡臥在床的仍是莊子自己。他翻來覆去地想,卻始終不能確定,是莊子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子呢?最後悟出:莊子可以是蝴蝶,蝴蝶可以是莊子,這就是萬物融合的「物化」。人生只是一場大夢,我們認為是真實的,只因我們還在夢中未醒,這個典故實在令人深思。
另一個我喜歡的故事是「蝸角之爭」,魏惠王想派人刺殺齊威王。戴晉人勸諫道:「從前有一隻小蝸牛,牠的左角上方有個國家名叫觸氏,右角的名叫蠻氏。這兩個國家常爲爭奪地盤而戰,每戰都是死傷數以萬計。」魏王怒道:「胡說!」戴晉人說:「大王知道宇宙之大嗎?在這無窮之中有個魏國,魏國之中有個大梁城,大梁城中有個宮殿,宮殿之中有位大王。站在天地之間來看,大王與蝸牛上的蠻氏其實又有什麼區別?」相對無窮宇宙,人只是渺小的生物。人類互相殘殺及爭奪土地,正如爭蝸角之地一樣可笑。只要將心胸擴闊,再大的東西也容納得下。若常耿耿於懷,再微小的東西也無法容忍。在道家思想看來,為榮辱得失而迷失本性是十分愚昧的,在短暫的人生中無謂為了小事而去自尋煩惱,不如活得輕鬆自在一點更好。
多讀《南華真經》不但可以開啟智慧,也可開闊眼界。既然該經是道教重要經典,我常鼓勵弟子認真研讀。今年嗇色園的入道文化課程,我便特別邀請了新亞研究所所長劉楚華教授主講「莊子的人生智慧」,日後希望可以再次邀請劉教授為大眾分享,讓大家也可以從《南華真經》中得到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