嗇色園

普濟勸善 崇善惠民

監院隨筆

2021 年 10 月 27 日

園繫香江.監院隨筆 (九十四) ——「可觀」——香港的天文教育

  為進一步提高本園黃大仙祠的道教文化氣息,並向普羅大眾推廣道教文化,本園文化委員於2020年1月15日開始,在《東周刊》開設欄目《園繋香江》系列,首階段訂為《園繋香江 · 監院隨筆》,邀得本園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義覺)道長分享有關道教文化文章。

    第九十四輯已刊載於《東周刊》第948期,10月27日出版,相關之文章主題為〈「可觀」——香港的天文教育〉,歡迎大家閱讀。

「可觀」——香港的天文教育_(pdf to jpg)

    天文,是指日月星辰及風、雲、雨、雪等自然現象,古代中國人已善觀天文、地理,故《易.繫辭》曰:「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透過觀察天文現象,一方面可預測天氣變化及推算曆法,另一方面可對應人事吉凶,及反省自身行為作事。古時我國已有《天文氣象雜占》、《占雲氣書》、《相雨書》等天文類典籍,道教亦有《雨暘氣候親機》一書,講述如何觀察氣候變化;當中「冬月南風天有雪」、「久雨西風又放晴」等語,皆為古人觀測氣象之智慧。

    嗇色園屬於道教團體,道教宗旨一向追求自然和諧;本園同時作為辦學團體,在教育方面亦重視天文及自然科學。早於一九九五年,我們已在荃灣荃錦公路建成「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以下簡稱「可觀」),肩負起推行郊野研習及天文教育的重大使命,讓學生欣賞天象之餘,亦學習到生物及地理等郊野研習的自然教育,並瞭解人與自然怎樣和諧共處。「可觀」二字,讓我想起蘇東坡《超然臺記》的一句話:「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任何事物都有值得觀賞的美好地方,而且可以讓人快樂,不一定要怪異、新奇、雄偉、瑰麗的景觀才吸引人的。本人認為,只要細心觀察自然界任何一物,必能發現一個「小宇宙」,有值得探索的空間。

    「可觀」是香港少數的郊野學習館之一,中心設施包括:觀星樓及反射式天文望遠鏡、自然氣象站、自然教育徑、同心井、動植物培養區、生態池、蝴蝶園等。此外,中心附設天文科、生物科、地理科等不同研習及考察課程,供全港高中學生參加;另設有不同的環境教育、專題研習、自然探索等課程給不同年齡的學童參與,藉以提高學生對大自然及天文的認識。另外,中心製作的多款教材,均免費贈給全港中小學及幼稚園,當中天文館的設施更開放予教育及天文團體參觀。

    本園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之餘,絕不會忽略對現代科學文明的重視。二零一七年我們舉辦「道教星斗信仰文化展」,便安排了「可觀」的老師主講「中國古天文學初探」,向大眾講述中國天文學的智慧。今年剛剛完成的「花燈廟會」,「可觀」亦在廟會期間在黃大仙祠內舉辦了「天文觀星體驗之旅」及「星空漫遊及宇宙奇觀天文展覽」,透過專業天文望遠鏡來拉近大眾與星空的距離,同時藉着模擬星空體驗,讓參與者仿如置身曠野欣賞漫天星座,兩項活動的反應都十分理想!

    早在二零一零年及二零一一年,國際天文聯會已宣佈,將編號64296及110077兩顆小行星,分別命名為「可觀」及「普濟勸善」。此次命名由國際知名的業餘天文學家楊光宇先生送贈,以示對本園在天文教育及公益服務等方面所作努力的肯定,也證明「可觀」在天文學界的地位及認受性。未來,「可觀」會積極善用網絡,製作教育視頻來推廣科普知識;另外亦會籌備出版書籍,彙輯天文資料,並整理香港具有特點的昆蟲和植物,為推廣天文學及保育香港的生物多樣性等作點綿力。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可觀」的資料,歡迎登入:https://www.hokoon.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