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月老殿3月17日起暂停开放以进行新月老殿建设工程
啬色园黄大仙祠于2011年设立「月老及佳偶天成神像」,以祈求月老庇佑善信,天赐良缘,俾令衆缘美满。多年来深受各方善信热烈欢迎,包括本地及国内,以至海内外善信。随着多年使用,殿内设备逐渐老化,应各方善信所求,本园决定于凤鸣楼广场的月老殿原址上重建新殿,期望未来给予善信更好的参神环境及体验。工程将会由3月17日起展开,并预计于2025年10月中旬竣工。

在工程期间,月老殿将由3月17日(星期一)起暂停开放参拜,直至新建月老殿竣工。不便之处,敬请原谅。

敬请密切期待新月老殿落成及黄大仙祠的各项最新活动。

啬色园

普济劝善 崇善惠民

机构及黄大仙祠

2025 年 3 月 18 日

啬色园黄大仙祠监院李耀辉(义觉)道长, MH获选为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於2025年3月12日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全国共有942人获选,其中包括两名香港代表,分别为黄大仙信俗传承人啬色园黄大仙祠监院李耀辉(义觉)道长, MH以及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传承人刘锦棠。

黄大仙信俗起源於浙江金华地区,明清之际传入岭南。本港的黄大仙信俗追溯於1915年。1921年啬色园正式成立,虔奉赤松黄大仙师,尊崇儒、释、道三教,并以「普济劝善」为宗旨。经过百年传承,时至今日,黄大仙信仰发展出宗教与慈善结合的特色,致力宣道弘法、育才兴学、安老护耆及救济扶伤等多元化公益服务,体现「普济劝善、有求必应」的精神。

李耀辉博士, 荣誉院士(EdUHK), MH於1985年加入啬色园黄大仙祠,并於2006年起出任啬色园黄大仙祠监院至今。他致力弘扬黄大仙师信俗文化,曾担任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学系」讲师,又编修科仪经本,主要研究儒、释、道三教。

在李耀辉监院的带领下,黄大仙信俗於2014年被列入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啬色园更於2021年成立黄大仙信俗文化馆,向世界各地旅客弘扬香港黄大仙信俗。除了负责啬色园宗教事务,李耀辉监院亦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发扬黄大仙师「普济劝善」的精神。

本园在此衷心祝贺李耀辉监院荣获黄大仙信俗传承人之殊荣,亦祝贺刘锦棠先生成为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代表性传承人,祈为文化传承一起出力。未来,啬色园将持续致力保育黄大仙信俗文化,并向各地的善信与旅客推广,期望「黄大仙信俗」能够走向国际。

传承人1

传承人2

传承人3

传承人4

资料来源:
1. 香港政府新闻公报《两名香港代表获选为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 香港文汇报《两位香港传承人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