嗇色園

普濟勸善 崇善惠民

教育

2024 年 4 月 27 日

嗇色園與香港大學聲線研究所合辦「世界聲線日2024」

嗇色園與香港大學聲線研究所合辦世界聲線日2024
主題聲伙相傳樂融融

溝通,離不開「文字」和「聲音」。生活中大部份的溝通,都以「說話」為主,因此聲線質素對溝通十分重要,將維護聲線健康的訊息在香港社區不同層面加以推廣傳播,鼓勵大眾多留意自己的聲線狀況嗇色園與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聲線硏究所於2024427日在嗇色園黃大仙祠鳳鳴樓禮堂舉行聲伙相傳樂融融」—世界聲線日 2024 活動更邀請到香港大學校長辦公室資深顧問﹑基層醫療教研中心總監及教授陳肇始教授擔任主禮嘉賓共同推廣健康聲線的訊息

嗇色園與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自2015年簽定「轉化硏究合作計劃」,成為卓越研究合作夥伴。多年來,雙方合力進行多個有關聲線問題的科研和教育項目,致力推廣大衆對聲線健康的認知及了解。

聲伙相傳樂融融
普遍人以為聲線問題多發生於學童或經常需要用聲的人士身上,其實聲線問題在長者群組也非常普遍。長者的喉嚨結構和發聲系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老化,常見的情況有因聲帶肌肉萎縮而令聲帶在發聲時不能完全閉合,導致有漏氣聲及講説話「唔夠氣」的情況。香港大學聲線研究所的團隊於2019年訪問了101名來自長者社區中心65 歲或以上的長者,發現超過四分之一的受訪長者認為自己有聲線問題,並且影響其生活質素,可見長者聲線問題值得關注。

有見及此,嗇色園與香港大學聲線研究所去年推出「聲伙相傳·跨代共融」計劃,成功以「聲線護理」為計劃核心,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讓長者們、年青人和兒童一同參與,成為護聲伙伴。今年世界聲線日延續「聲伙相傳」的理念,以「聲伙相傳樂融融」為主題,加入音樂元素,令護理聲線變得更有趣味。計劃藉着跨代互動,加深對各年齡層護聲需要的了解,拉近隔代之間的距離,達至凝聚社區力量和打造健康聲線的社區 (Green Voice Community)的願景。

簡易護聲練習
要發出不同高低音,我們需要靠喉部肌肉靈活的協調令一對聲帶拉長縮短。透過簡易而有系統的護聲練習,例如發出元音 (如:呀、衣、噢),慢慢由低音往高音唱、再由高音慢慢往低音唱及在不同音階 (do-re-mi-fa-so) 發長的元音等,能強化聲帶和喉部肌肉及協調。建議每天找三個時段練習,每個時段練習10次,持之以恆,效果更為顯著。

健康耆聲聲帶劇場教育短片
為了讓大眾了解聲線健康的重要性,嗇色園與聲線研究所邀請了長者和同學,製作了一系列有關健康聲線的教育短片:《健康耆聲》和《聲帶劇場》,並上載於YouTube頻道內 (youtube.com/@hkuvoicelab),希望提高大眾對聲線健康重要性的關注,並從中學會保護聲線的方法及知識,將健康之聲的概念一步一步帶入社區,令健康之聲的訊息在社會傳揚,讓大衆明白健康之聲的重要。

有關世界聲線日
「世界聲線日」起源於巴西,最初由耳鼻喉科醫生、言語治療師及聲樂專家於1999年的一個會議上建議將四月十六日定為「巴西聲線日」。其後,美國耳鼻喉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 – Head and Neck Surgery)於2002年舉辦第一屆慶祝活動,並將活動正式命名為「世界聲線日」(World Voice Day), 自此之後的每年四月十六日,世界各地的專業人士都會藉此機會提升男女老幼對聲線健康的認知,鼓勵社會大眾多了解及愛護自己的聲線,以及為改善聲線作出行動。嗇色園與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聲線硏究所自2016年合辦「世界聲線日」,共同推廣健康聲線的訊息。想知道更多有關的資料,請瀏覽「世界聲線日」官方網站:
https://worldvoiceda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