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月老殿3月17日起暫停開放以進行新月老殿建設工程
嗇色園黃大仙祠於2011年設立「月老及佳偶天成神像」,以祈求月老庇佑善信,天賜良緣,俾令衆緣美滿。多年來深受各方善信熱烈歡迎,包括本地及國內,以至海內外善信。隨著多年使用,殿內設備逐漸老化,應各方善信所求,本園決定於鳳鳴樓廣場的月老殿原址上重建新殿,期望未來給予善信更好的參神環境及體驗。工程將會由3月17日起展開,並預計於2025年10月中旬竣工。

在工程期間,月老殿將由3月17日(星期一)起暫停開放參拜,直至新建月老殿竣工。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敬請密切期待新月老殿落成及黃大仙祠的各項最新活動。

嗇色園

普濟勸善 崇善惠民

機構及黃大仙祠

2019 年 5 月 06 日

出席「蔡昌壽師傅送給廿二世紀斲琴人的六十課」首映禮
        古琴藝術(斲琴技藝)於2014年與「黃大仙信俗」同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2018年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公佈「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香港古琴藝術傳人蔡昌壽先生成為本港第三名「非遺」傳承人。上年12月,本園文化委員會前往「蔡福記」樂廠拜訪了蔡師傅本人,一竅斲琴之門技。稍後,文化委員會得到蔡昌壽斲琴學會邀請,出席5月4日在「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舉行的「蔡昌壽師傅送給廿二世紀斲琴人的六十課」首映禮。委員代表與新成立的「善道琴社」眾成員一同出席,從影片中了解斲琴中「尋、斲、挖、鑲、合、灰、磨、漆、絃」九個步驟,而蔡師傅在傳授技藝時完全沒有保留,與學生的關係亦師亦友。片段中最令人難忘是,若琴者認為完成新琴的音聲仍未合心,便會「破」開重新再做,足見斲琴技藝之一絲不苟。


首映禮上,蔡昌壽師傅 (中) 、蔡師母 (右四) 與本園文化委員會成員及「善道琴社」眾成員一同在首映禮上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