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月老殿3月17日起暫停開放以進行新月老殿建設工程
嗇色園黃大仙祠於2011年設立「月老及佳偶天成神像」,以祈求月老庇佑善信,天賜良緣,俾令衆緣美滿。多年來深受各方善信熱烈歡迎,包括本地及國內,以至海內外善信。隨著多年使用,殿內設備逐漸老化,應各方善信所求,本園決定於鳳鳴樓廣場的月老殿原址上重建新殿,期望未來給予善信更好的參神環境及體驗。工程將會由3月17日起展開,並預計於2025年10月中旬竣工。

在工程期間,月老殿將由3月17日(星期一)起暫停開放參拜,直至新建月老殿竣工。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敬請密切期待新月老殿落成及黃大仙祠的各項最新活動。

文化事務

文化承傳 非遺保育

文化

2025 年 6 月 20 日

監院淺談——嗇色園西醫福澤社群45周年紀慶 淺談香港西醫服務發展

為向普羅大眾推廣道教文化,文化事務委員會於2024年6月開始,於《明報周刊》開設專欄《監院淺談》系列,邀得本園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義覺)道長, MH撰文,分享道教知識、黃大仙信俗以及嗇色園的最新資訊。

下文為2025年6月20日出版,文章主題為《嗇色園西醫福澤社群45周年紀慶 淺談香港西醫服務發展 》,歡迎大家閱讀。

詳細文章下載連結:
點擊下載文章



監院淺談_西醫服務

嗇色園於1921年創立之初,黃大仙師已乩示機構當以「普濟勸善」為發展方向。為此,本園先道長於1924年開始贈醫施藥,但初期只集中於藥籤仙方及中醫服務。至1981年,嗇色園醫藥局(普濟樓)開幕,正式提供西醫服務,標誌著本園的醫療服務邁向多元化。

西醫普及的開端

實際上,在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期,傳統中醫仍然是香港華人醫療的主流。1841年英國佔領香港後,西方醫學及衛生觀念隨之引入,但由於文化與生活習慣的差異,西醫在華人社群中的接受程度相對有限。至1887年,港英政府按西方醫學概念,提出《公共衛生條例》,試圖改善香港基層華人的生活環境,加強公共衛生,以保障駐港外籍人士的健康。然而,條例規定所有改善成本需由業主自費承擔,這導致華人精英何啟強烈反對,認為新例將推高房租,導致基層華人生活更為拮据。由於港英政府當時對殖民屬地的民族生活風俗予以尊重,奉行不干預政策,條例最終並無全面執行。

至1894年,香港爆發鼠疫,疫情更迅速蔓延,不僅威脅到華人生命,更影響到殖民地經濟與駐港外籍人士。港英政府隨即宣佈香港為疫埠,同時實施一系列強硬的防疫措施。鼠疫的嚴重影響,迫使港英政府重新審視公共醫療體系和衛生環境的重要性,開始推動西醫普及。

西醫進入香港華人醫療體系

港英政府在鼠疫後積極推動西醫發展,包括在1896年委派華人西醫鍾本初擔任東華醫院「掌院」,使東華醫院由單純的中醫診症機構,逐步轉型為中西醫兼備的醫院。而「東華醫院」的改變,正式標誌著西醫進入香港華人醫療體系;1905年開始,港英政府又逐步禁止中醫治療部份傳染病;1911年,更將西醫培訓納入大學體系,將何啟等人創辦的「香港華人西醫書院」併入香港大學醫學院,進一步提升西醫培訓的系統化及專業化水平;同年,廣華醫院成立,港英政府對其西醫服務提供補助,免卻門診費及藥費。按廣華醫院紀錄,1914年廣華醫院的西醫贈診人次僅為3401人,但1915年已激增至14994人次,且連續8年多於中醫贈診人次。直到1922年,廣華醫院獲善長資助中藥施贈服務,中醫贈診人次才在1923年反超西醫。然而,由於中醫在公營醫療體系中受到種種限制,如不被允許簽發死亡證,且無法為病人提供住院服務等,故中醫的地位逐步下降。

另一方面,西醫治療因其高效性和死亡率低的優勢,漸漸得到大眾認可,特別是在接生方面,效果遠勝中醫。隨著戰後民間社會思想逐漸開放,加上港英政府對華人社群的管治態度轉變,華人慢慢接受西醫的治療方式。根據廣華醫院紀錄,西醫贈診人次於1946年超越中醫,並從1951年開始出現大幅度拋離的現象,逐步確立西醫在香港醫療體系中的主導地位。

嗇色園西醫福澤社群45年

1965年,本園時任總理方蔭庭道長首次在黃大仙師寶誕晚宴期間,提出本園開辦西醫服務的計劃,惟最終到1980年代才能付諸實行。雖本園紀錄中並未記載原因,但根據當時香港西醫服務大環境,1960至70年代正值香港「醫生荒」。當時,雖有不少中南亞華僑西醫來港定居,但醫生人數卻遠遠追不上香港迅速增長的人口需求。為此,香港醫務委員會於1970年代開始定期舉辦醫生執照考試,讓合格的國內移民醫生取得執業資格。同時,港英政府於1977年創辦香港第二間醫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積極培訓本地西醫人才。

1980年,本園登報招聘醫生。翌年(1981年),西醫診所正式落成,本園自此踏入醫療服務的新里程。而首批聘用的西醫——盧景德及梁子正醫生雖已退休,但仍繼續以「義務醫生」身份在嗇色園服務,為大眾健康奉獻一己之力!而盧醫生更深受黃大仙信仰的感召,於2012年入道成為嗇色園道長。

至今,本園西醫服務已福澤社群45年。嗇色園醫療服務委員會遂於今年(2025)舉辦一系列專題健康講座,為公眾講解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同時普及預防疾病的知識,以此幫助大眾防範於未然、守護社群的健康,以達到本園「普濟勸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