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月老殿3月17日起暫停開放以進行新月老殿建設工程
嗇色園黃大仙祠於2011年設立「月老及佳偶天成神像」,以祈求月老庇佑善信,天賜良緣,俾令衆緣美滿。多年來深受各方善信熱烈歡迎,包括本地及國內,以至海內外善信。隨著多年使用,殿內設備逐漸老化,應各方善信所求,本園決定於鳳鳴樓廣場的月老殿原址上重建新殿,期望未來給予善信更好的參神環境及體驗。工程將會由3月17日起展開,並預計於2025年10月中旬竣工。

在工程期間,月老殿將由3月17日(星期一)起暫停開放參拜,直至新建月老殿竣工。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敬請密切期待新月老殿落成及黃大仙祠的各項最新活動。

文化事務

文化承傳 非遺保育

監院隨筆

2024 年 10 月 18 日

監院淺談——道教讚星禮斗科儀

為向普羅大眾推廣道教文化,文化事務委員會於2024年6月開始,於《明報周刊》開設專欄《監院淺談》系列,邀得本園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義覺)道長, MH撰文,分享道教知識、黃大仙信俗以及嗇色園的最新資訊。

下圖為2024年10月18出版,文章主題為《監院淺談——道教讚星禮斗科儀》,歡迎大家閱讀。

詳細文章下載連結:
點擊下載文章

18Oct24Ming Pao Weekly

淺談道教讚星禮斗科儀
——斗耀香江‧星輝南區——

遠古時代,世界各處人民仰望同一片星空,用奇幻瑰麗的想像編織著星星的故事,建構出不同的占星文化。而我國星辰文化最早見於公元前5000年-2700年的「仰韶時期」,該時期出土的墓穴中已發現星宿的記錄。至漢代,司馬遷在《史記‧天官書》中,以「天極星」比附中宮,認為星辰明滅可對應人間國運,故我國歷代皆設「司天監」,監察星辰軌跡。相對的,禮拜星辰可保國運康寧,因此,《史記‧封禪書》記載了秦始皇時代已將南北斗列入國家祀典;除國運外,每個人亦有自己所屬的星辰,其明亮光暗正正反映著個人之運勢及健康。如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發現自身星辰色澤昏暗、搖搖欲墜,便知自己命不久矣!

敬拜星辰自古已深受重視,而道教承接了星辰崇拜的傳統,進一步將星辰「神格化」,提出天有星君,主司人命生死、國運盛衰,故透過祭祀星君,將可祈福禳災,道教禮斗科儀亦因此應運而生。

道教「禮斗」

「佛無拜斗,道不放燄口」。「禮斗」,即禮拜星斗,是道教的獨特儀式。而「斗」是指古代舀酒器皿,古人認為天上北斗排列仿如「斗」,故而命名。「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南、北斗影響著人間生死禍福,而北斗又主照「本命元辰」,故《北斗經》曰:「凡有急難,可以焚香誦經,克期安泰。」

禮斗法會以「斗姥元君」為尊神,而「斗姥」意即「北斗之母」,比群星更顯尊貴。其手持日月二輪,表陰陽二炁;四頭磊落,表四象;八臂垂雍,表八卦。《斗姥寶誥》有云:「一炁梵王 先天神后」,斗姥乃道炁化生為神,在道教中神格極高。

斗耀香江‧星輝南區

讚星禮斗祈福迎祥大法會

為慶賀祖國建國七十五周年,本園將與香港南區各界慶典委員會、南區民政事務處於10月27日合辦「讚星禮斗祈福迎祥大法會」,以祈求祖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香港繁榮安定,市民福壽康寧!

法會期間,壇場中央將佈置以「牡丹燈陣」,燈陣上空則懸掛「蔚藍天幕」,使天地光明交融映照,福佑人間。當中,「牡丹燈陣」乃是透過「牡丹星燈」呈現天上星辰排列,燃點星燈,寓意天上星君降臨壇場,賜福賜壽。參與之信眾更可親身步入燈陣,如漫步星空,得星官護佑;而「蔚藍天幕」則象徵天上繁星,本人作為法會之高功法師,將會以法劍敕亮天幕,象徵「開天門」,打開天界門戶,星官紛陳,光照世間;最後,信眾更會在本園道長帶領下,踏度「五星拱照祈福橋」,將福、祿、壽、文運、武運等諸般吉祥帶回家中,無量壽福。

本人冀願透過啟建是次法會,使星光璀璨、仙輝人間,祝願我國國運亨通,繁華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