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月老殿3月17日起暫停開放以進行新月老殿建設工程
嗇色園黃大仙祠於2011年設立「月老及佳偶天成神像」,以祈求月老庇佑善信,天賜良緣,俾令衆緣美滿。多年來深受各方善信熱烈歡迎,包括本地及國內,以至海內外善信。隨著多年使用,殿內設備逐漸老化,應各方善信所求,本園決定於鳳鳴樓廣場的月老殿原址上重建新殿,期望未來給予善信更好的參神環境及體驗。工程將會由3月17日起展開,並預計於2025年10月中旬竣工。

在工程期間,月老殿將由3月17日(星期一)起暫停開放參拜,直至新建月老殿竣工。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敬請密切期待新月老殿落成及黃大仙祠的各項最新活動。

文化事務

文化承傳 非遺保育

監院隨筆

2025 年 1 月 17 日

監院淺談——淺談居住幸福

為向普羅大眾推廣道教文化,文化事務委員會於2024年6月開始,於《明報周刊》開設專欄《監院淺談》系列,邀得本園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義覺)道長, MH撰文,分享道教知識、黃大仙信俗以及嗇色園的最新資訊。

下文為2025年1月17日出版,文章主題為《監院淺談——淺談居住幸福》,歡迎大家閱讀。

詳細文章下載連結:
點擊下載文章
17Jan25Ming Pao Weekly (P.98)

人民的幸福‧隱藏的財富
淺談居住幸福

1976年,鄰近中國的神秘小國「不丹」,提出了「國民幸福總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的概念,相較以「物質」為衡量標準的「國民生產總值」,「幸福總值」更強調精神上的富足。更甚者,物欲滿足僅僅是通達「幸福」的手段和過程。對於「幸福」的理解,我國自古以「安居」、「樂業」為兩大幸福基石。

《韓非子》提及:「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搆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曰有巢氏。」遠古有聖人名「有巢氏」,教人民用木構建巢居,作為庇護,避開自然界的禽獸蟲蛇。隨後,先民又經歷了「穴居」、「築居」等住屋發展,使「家」逐漸變得穩定堅固。人民因而生出安全感,得以定居於一方土地。同時,在「生存」得到保障後,人民有更多閒暇探索世界,發展文明。

香港的住屋問題

過去幾十年,香港一直面對嚴峻住屋問題:家庭收入追不上攀升的房租、公屋輪候時間過長,如2022年的公屋輪候人士已逾20萬人。於是,籠屋、劏房等應運而生,以低廉租金將空間狹小的住屋租借予基層人士,卻因一屋多劏而衍生出衛生惡劣、私隱度不足的問題。更唏噓的是,劏房的租金呎價一點都不低!只因空間狹窄,而令整體租金下降至基層可負擔的範圍。不少人將籠屋、劏房形容為「城市中的貧民窟」。

為解決香港住屋問題,特區政府於2018年頒布6項新措施,其一便是發展「過渡性房屋」,由民間團體主導,並在政府協作下,建設短期住屋,為長期輪候公屋及居住環境惡劣的基層市民提供適切居所。

普濟勸善——嗇色園可悅居

香港黃大仙信仰迄今百載,我們始終緊遵大仙「普濟勸善」之訓示:1924年開始為人民贈醫施藥;1969年又為失學貧童興學育才;並於1979年設安老服務,以應對人口老化問題。故此,眼見香港住屋問題嚴重,本園於2021年百周年園慶期間,計劃籌建過渡性房屋——「可悅居(JOY)」,建造安樂窩:

Join Together:共建良好居住環境
Opportunity:提供機會,建立互助鄰里關係
You:您的參與!——重視每位居民的想法與意見

2022年,過渡性房屋——「可悅居」獲批建造。而由於過渡性房屋均為短期租約,許多團體選擇使用「組裝合成」的建築技術,並以鋁塑板為材料,用組裝貨櫃的形式裝嵌建築物。然而,鋁塑板建設的「家」在隔音及保暖方面較差。為此,本園嘗試以「石屎」為組裝材料。然而,石屎乃靠「倒膜」塑形,連接牆身的扣件難以精確製作。因此,我們花了不少時間攻克這技術困難。此外,籌委會內雖有不少工程及建築人才,但也是頭一回建造「組裝合成」建築。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憑著一顆赤誠之心為大仙及香港市民服務。

可悅居樓高4層,提供227個單位。為確保幫到真正有需要的市民,本園於開放申請期間,安排社工團隊對居住環境惡劣的申請家庭進行家訪。又在居民入住前,與他們會面,了解其家庭狀況,包括:身體健康情況、年齡和特殊需要等,以便分配合適的單位,如下肢活動能力有障礙的人士會獲安排入住低層單位,方便進出。

2024年1月,「可悅居」正式入伙,至今已住滿一年。為讓居民建立「家」的歸屬感,本園定期舉辦活動,如暑假就辦了每周2至4節活動,以充實「小居民」的課餘生活;又會與本園其他善業服務攜手合作,如「可營言語及吞嚥治療中心」,為居內2-11歲小童提供言語治療評估及訓練;同時,我們也會與其他機構合作,為民居提供情緒支援,又會安排「就業介紹」、「健康檢查」、「義剪」、「拍攝家庭照」等不同類型的活動,以滿足居民各方面的需要。2025年,嗇色園文藝苑又計劃為居民提供親子手工工作坊,費用全免,希望讓孩子擁有更多不同的生活體驗。

「家」的可貴

《黃帝宅經》有言:「宅者,人之本也。」——「家」,是人類的基本立身之所,只有當「家」是舒適的、有安全感、有歸屬感時,人民才能活得有尊嚴;「安,定也。」,古人常言「安居」,當人民不再如無根浮萍,能紮根土地,才能悅其生命,真正擁有幸福的無形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