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务

文化承传 非遗保育

文化

2021 年 6 月 16 日

园系香江.监院随笔 (七十五) ——道教与敬香文化

      为进一步提高本园黄大仙祠的道教文化气息,并向普罗大众推广道教文化,本园文化委员於2020年1月15日开始,在《东周刊》开设栏目《园繋香江》系列,首阶段订为《园繋香江 · 监院随笔》,邀得本园黄大仙祠监院李耀辉(义觉)道长分享有关道教文化文章。

     第七十五辑已刊载於《东周刊》第929期,6月16日出版,相关之文章主题为〈道教与敬香文化〉,欢迎大家阅读。

C929_ADC

  香,在宗教仪式上是一种主要供品,我国中医认为烧香的气味能达到避邪、宁心的功效。本人平日喜爱於精致的香炉内熏香,老山檀香的香气醇厚而沉稳,新山檀香则清淡而轻柔,两者我都喜欢,同样使人感到舒心及宁神。

   香的制成品有线香、卧香、盘香、塔香等,而种类亦有很多:「木类」如檀香木、降真木、柏木等;「树脂类」如沉香、安息香、乳香等;「动物类」如龙涎香、麝香、螺甲香等;还有花类、辛香类、清香类、中药材等多种。当中,又有分本土香料及域外传入香料,如「安息香」便是指古代伊朗高原「安息国」的香料,亦是伊斯兰教薰香的重要香药,所以香的文化甚为丰富,而焚香、品茶、插花、挂画成为了我国主要的「四种艺事」。

    烧香不独是道教、佛教的文化,天主教会作弥撒时,亦会燃烧乳香,散放香味薰染。伊斯兰教的宗教仪式也会「点香」,乳香亦是主要的驱厄和祝祭的必备品。道教是十分重视香的宗教,「五供养」之首即是香,香是供奉诸神、传诚达信的主要供品,故「祝香咒」曰:「道由心学,心假香传。」学道者要由「修心」开始,心意感通上天要凭藉信香。上香不是香枝愈大愈粗便好,最重要是诚心,故道教有「上香咒」曰:「常焚心香,得大清静。」心香,就是我们至真至诚的敬礼。宋代宁全真祖师在《上清灵宝大法》提到道教有八种「太真天香」:道香、德香、无为香、自然香、清净香、妙洞真香、灵宝慧香、超三界香,这八种香都属於「心香」,要求清净专一,运神合道,方是最虔诚的礼拜。

    道教烧香十分强调「真檀香」,明代道法文汇《道法会元》提到:「诸民间设醮不得烧檀香。」这是因为民间的檀香假货泛滥之缘故,而古时有些贵族的墙是用「香泥」涂的,後来有人刮走墙身再制成檀香,是为不净之香,亦带有污秽之气,所以道教《女青鬼律》及《全真清规》都曾明文禁止烧檀香,主要是针对不净之香。今日不少科学家测试坊间混合劣质化学香精制成的檀香,气味不佳,对人体亦不太健康,是以烧香要避免使用「假香」。相反,如果是焚烧真檀香、沉香等,通过燃烧所产生的气味,可起到驱瘟避邪、杀菌消毒、醒神益智、润肺宁心、养生保健的作用。

    道教的香文化不只是仪式上的供品,更是培养「养礼、养心、养生」的文化内涵。「养礼」是指礼教用香,透过焚香敬神,让香烟传达祷告,引导和规范我们的思想、行为,及培养感恩、敬畏之心。「养心」是把香的味道提炼,再透过香的自然属性和气味,让人感受不同的情绪和安静内心;道教人士在阅经、弹琴时都习惯焚香,养性怡情。古代士大夫习惯围炉品香,以香为媒介分享彼此的内心感受,这种品香聚会後来在日本发展成为「香道」。「养生」来自「香药同源」之说,一方面焚香可治疗疾病,一方面也可除烦解郁,以天然方法提升免疫力。因此,焚香不是给神明享用,而是包含丰富的道教文化,既可通神,亦可养礼、养心、养生,是清净身、心、神的重要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