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事務

宣道弘法 廣結善緣

道侶隨筆

2020 年 5 月 07 日

一代名僧「慈悲王」

一代名僧「慈悲王」       陳廣洪

       炎夏消暑,尋幽探秘,走訪山澗水潭是熱門活動之一。在六七十年代,荃灣「三疊潭」是其中一個尋幽探秘的勝地。每當與玩伴暢遊完畢,我們都習慣一起步行及穿過「東普陀講寺」到荃灣解散。專程穿過寺院,因為我們都喜歡寺內的地方寬闊及氣氛寧靜。大家稍坐休息之餘,又有免費茶水供應;也因為這個因緣認識了住持茂峰法師,這位近代名僧。 

       荃灣老圍位處「千石山」,茂峰法師在此建立「東普陀講寺」後,「千石山」便改稱「千佛山」,以彰顯佛教已在此處生根。另外,附近一條貫連三個水潭的溪澗,又被命名為「三疊潭」。從此,荒山化作風景名勝,吸引市民登山暢遊之餘,也可順道禮佛祈福。 

       「東普陀講寺」於1933年落成,採用傳統佛寺布局,依山興建,中軸線上有天王殿、韋馱殿和圓通寶殿。圓通寶殿供奉觀音聖像、緬甸白玉佛像、善財童子和龍女聖像等。其背後安奉有西方三聖像,還有一尊不知年代的鐵鑄古佛聖像。

       茂峰法師於1964年圓寂。寺方於三年後在法堂二樓,闢室為「茂公紀念館」,並安放茂峰法師法像和他生前用過的物件。當中,有一件被視為鎮寺之寶的黃緞五衣。這件法衣來自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由日皇御製,是專門頒給有佈教師資格的僧侶,在日本佛教界是一種榮譽。 

       今日「東普陀講寺」並非熱門的禮佛聖地,但茂峰法師名氣卻是數一數二。在日軍佔領香港時期,他大開方便之門,讓群眾入寺避難。法師更手持黃緞五衣,或懸掛胸前;日本官兵見之,無不禮敬,所以寺內地方,不至遭受劫掠及騷擾。戰後,法師又讓大批因政治逃難而南來香港的僧侶棲身;一起同甘共苦,故法師享有「慈悲王」之稱號。  

       茂峰法師圓寂多年,寺方偶然在遺物之中,發現有大量文稿、書信、相片,舊剪報等。後來,由義工團隊編輯成《茂峰長老(慈悲王)搜稿》,作為寺院八十慶典周年紀念特刊,贈與有緣人。 

       在本園文化委員會聯繫之因緣,得到該寺義工羅永強居士送贈《茂峰長老(慈悲王)搜稿》,擺放在本園圖書室供會員借閱。搜稿內容十分豐富,圖片珍貴,補充了香港近代一段段的宗教歷史,讓大家了解到一代名僧的傳奇風采。



《茂峰長老(慈悲王)搜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