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事務

宣道弘法 廣結善緣

機構及黃大仙祠

2016 年 9 月 21 日

黃大仙信俗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學術研討會

嗇色園黃大仙祠於201692123日,在祠內鳳鳴樓隆重舉辦了「黃大仙信俗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十七屆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大會」。此次會議除與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合辦外,更邀得「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及「珠海學院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為協辦單位。

921日上午,來自中、港、台、澳門、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五十多位學者,先後參觀了本園社會服務大樓及廟內盛大的、每年一度的「運元威顯普濟勸善赤松黃大仙師寶誕科儀」。至於大會的開幕典禮與主題演講,則為該天的下午四至六時。本港多所大專院校師生以及對我國民俗及道教文化有興趣者,盡皆薈萃一堂,盛況難得一見。

由於「香港黃大仙信俗」已在兩年前榮登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此,大會特意安排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先行參觀本園善業、大仙寶誕科儀及大仙寶誕晚宴,讓他們親身見證香港的信俗文化。對於這種安排,誠如學者們於晚宴上所言,「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經驗」。

大會在簡單而隆重的開幕儀式後,便是三場精彩的主題演講。首先開講的是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總會長陶立璠教授,他提出人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黃大仙信俗」,皆經過了「認同」、「享受」和「承傳」的階段,現在此等非遺的保護,已成為世界的文化潮流,並得到各國的重視。他認為這對世界的文明和人類文化的多樣性,都有著極重大的意義。繼而,是著名道教文化研究學者陳耀庭教授的演講。他說,這是他五十多年的學術生涯來出席的一個非常特別的國際學術會議。向來他皆以道教研究為研究的方向,但面對宗教研究時,學者們又不能不涉及民間的信俗文化,且是密不可分、骨肉相連的,所以他特應本園李耀輝監院的要求以「正確處理宗教和民間信仰的關係」為題進行演講,並把中國的民間信仰,以六種層面來加以說明:一、信仰類;二、祈禳類;三、術數類;四、養生類;五、堪輿術;六、日用類(如:廟會、節慶和吉祥物等)。陳耀庭教授說,過去這六大類皆排除在中國宗教之外,他認為只有修正中國宗教學理論中對中國宗教的概念及豐富宗教學理論,才能推進宗教管理工作更加符合中國社會的實際,亦可更進一步完善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陳耀庭教授的演講獲得現場很多學者們的贊同和附和,大會的特邀嘉賓馬文輝先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為陳教授熱烈鼓掌,以示贊同。接著,由韓國的金善豐教授作專題演講,他是韓國的民俗學專家。他說此次參與會議除了報告韓國的民俗情況,令他最大的驚喜是,除了有大量有關非遺、民俗的新議題、好論文外,還可認識國際知名的道教研究專家學者,實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會議。晚上,既是大仙寶誕的晚宴,亦是研討會的歡迎晚宴。大會特地安排一個環節──讓部份教授參與組合一幅香港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圖案;隨後又安排了文藝表演。場面既熱鬧又充滿文化氣氛。

此次研討會議,主要以七大主題分組進行論文報告與討論。七個主題分別是:(1)民間信俗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總論;(2)黃大仙信俗與民俗傳承;(3)亞洲及其他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存與傳承;(4)信俗與文獻、藝術、地域文化;(5)港澳地區民間信仰與非物質文化遺產;(6)地方神明與民間信仰;(7)道教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科儀與音樂。當中各國的學者有從其所屬區的民俗文化進行探討,舉如:檳城的盂蘭勝會、緬甸華人的「王公」信仰、日本的茶道、日本京都的祭禮文化「劍鉾」、寧夏隆德王官莊「祭山」和年畫與道教神仙信仰……至於「黃大仙信俗的文化」則有:樵港澳的研究、黃大仙信俗與香港社會、與20世紀上半葉香港華人社會研究……甚至還有涉及科儀音樂、古琴等研究的論文。總括而言,此次的會議,與會的學者、教授,對跨地區的信仰、民俗的研究,皆提出了一些新視角、新認識和新研究方法,這對未來的非遺文化的承傳、保育、弘揚等方面皆提供豐富的資料。按慣例,在學者們修改論文後,相信不久大會便能結集出版會議論文集,以饗同道愛好者。

在閉幕晚宴上,大會專門邀請了著名古箏演奏家許菱子教授前來演奏助慶,同時也把我國的古樂曲,推介予各國的學者專家。陶立璠總會長發言表示,除了對此次會議的圓滿成功外,還特別宣佈:(經國際民俗學會的大會通告)「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香港分會」正式成立!他並且誠邀李耀輝監院為香港分會顧問,游子安教授為分會會長。恰巧,閉幕該日更是國際民俗學會成立廿周年的紀念日,故大會一併安排了慶祝儀式。

 

一眾學者參觀了本園社會服務大樓,了解本園醫療及社會服務之善業情況。
  

於仙師寶誕科儀前,本園特意安排舞獅慶賀,亦讓海外學者加深了解舞獅文化。


本園副主席馬澤華董事(華知道長)致歡迎辭。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馬文輝會長致辭。


珠海學院張忠柟校長致辭。
 
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總會長陶立璠教授致辭,並於開幕典禮上發表主題演講。
  

開幕儀式,由本園副主席馬澤華董事(華知道長)(圖中左一)、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總會長陶立璠教授(圖中右一)、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謝榮增道長(圖中左二)及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馬文輝會長(圖中右二)敲響鳴鑼,象徵研討會正式開始。


開幕典禮後,本園一眾董事、嘉賓及會員等,一同大合照。
 
大會特地於「仙師寶誕晚宴」期間,安排一特別環節,讓一眾教授學者參與。


研討會閉幕典禮大合照。


閉幕晚宴期間,邀請了著名古箏演奏家許菱子教授演奏,讓一眾專家學者加深認識我國古樂文化。


陶立璠總會長於閉幕晚宴上特別宣佈「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香港分會」正式成立,並邀請本園李耀輝監院為香港分會顧問,游子安教授為分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