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务

文化承传 非遗保育

道侣随笔

2020 年 2 月 19 日

初习古琴随感
初习古琴随感
陈广洪

学习古琴,对我们这一班成熟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经过两个多月课堂接触,由陌生和幼稚无知,现在我们已渐渐了解这门古老乐器。

以琴弦制成的乐器有很多种,而古琴以“古”字作琴,可见历史特别悠久,追溯古籍记载有伏羲作琴之说。此外,古今文人所推崇的四艺,琴、棋、书、画,四门艺术之中以古琴为首。文人雅仕所追寻的“弦外之音”和“韵外之致”,都是透过弹奏古琴及弦歌以寄意,毫无拘束的抒发个人情感,可见古琴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另一方面,古琴结构与道教崇尚“道法自然”有着相近关系,材料都是来自天然物料。古琴面板是拱圆的,底板面是平的,象征天圆地方;琴身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点贴有十三个徽,代表有十二个月,再加上闰月。采用阴阳两种陈旧木料,经繁复手艺、工序,阴阳结合而制成,称为“斲琴”。琴身前宽后窄,象征人伦中君臣之礼,尊卑有别。古琴最初只配有五根弦线,暗合金、木,水、火、土五行,调音为宫、商、角、征、羽五音。《黄帝内经》有“五音疗法”,通过五音可影响及改善个人情志,调息五脏来达到冶疗。后来,古琴再加上二代表周文王的“文弦”,和周武王的“武弦”,丰富二弹奏的音域,也有感谢文、武二王合恩之意,所以古琴又别称为“七弦琴”,亦包含天、地、人三才特征。

古琴不仅只是一种乐器,也是道教修真养性、陶冶性情的法器。白玉蟾祖师有道情诗云:“白云黄鹤道人家、一琴一剑一杯茶。”道士外游修行,参师访道,携带佩剑可防身辟邪,茶可敬师会友;而身边亦必有一张古琴,以解除孤寂的感觉。李白在《赠瑕丘王少府》亦云:“清风佐鸣琴,寂寞道为贵。”所以,古琴可以消除修行时面对各种孤单独处境况。

古琴弹奏时,坐姿追求自然美态,左右相手互配,弹拨有如抚弄琴弦、无滞碍而流畅,不需要其它多余花巧动作。对最初学习古琴的全体学员来说,抚琴的姿势是一大难题;但经老师指导后,我们才明白到安坐时,双足平放着地,挺直腰背,身心放松,琴与身体、意、气流动,相互配合,便有着养生、修德等效果,这合符了“道法自然”的原则。

另外,古琴的音色有泛音、散音、按音。这三个音色也反映了道家思想:“泛音”法天,像水滴一样的声音,清脆向亮,有如天外之声;“散音”法地,非常沉厚,象征大地;“按音”法人,在琴弦上滑动多变,自然表达个人的感情、语言。虽然第一期的课堂时间很短,却使我们忘记俗务,专心学习,身心舒泰。李白在《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有云: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修道梦想是炼丹成道,白日飞升成仙,但并非每个人都可以达成心愿。只有在抚琴时,可以仿如置身神仙境界,令身心达到清静。这清静感,我们大多数学员都曾经感受得到,正如老师所说:“人与琴有着特殊感觉,抚琴使人平静舒泰,会自然去追寻这种『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