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事務

宣道弘法 廣結善緣

機構及黃大仙祠

2018 年 9 月 12 日

「太古遺音.化聲為琴——道家古琴文化藝術與養生」講座
    古琴有超過三千年的悠久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一直在我國古文化史上佔有崇高位置,位列四藝「琴棋書畫」之首;歷來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本園文化委員會向以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為己任,這次特別邀請了資深的古琴導師鄭子君老師主講道教古琴文化養生講座,並已於2018年9月1日圓滿舉行。

    講座開始前,本園監院先介紹了鄭老師是中國音樂學院的認證古琴老師,並獲得了香港理工大學的文化碩士學位,個人文化修養非常好。隨後講座開始,鄭老師先彈奏一首開場古曲——《良宵引》,曲風恬靜,令人感到良宵輕風之雅興。演奏後,老師便切入古琴的文化概述、歷史發展及流派、音色及「減字譜」;並逐一帶領大家欣賞歷代的名琴如:唐代的「九霄環佩」、宋代的「松石間意」、明代的「韜鈞」及「月露知音」等。
 
    此外,老師又分享了古琴的斫琴工藝,講述了選材與陰陽的關係,原來琴面是選用陽性木材 (如梧桐),底板是選用陰性木材 (如梓木),同時木材的正反面也分陰陽。另外,斫琴的製作需要十四個工序,至少歷時一年,所以價值非常高。隨後鄭老師在中場演奏了另一首古曲《酒狂》,令人感受到飲酒忘憂之意。下半段時間,鄭老師仔細談及了古琴養生與道教精神,由宮、商、角、徵、羽的五音療法,與道教五行思想對應,到如何改善身心的健康都有細述。另外,彈琴亦可對應道教精神的清靜、遣欲,終可琴與指合,指與心合,心與意合。到了發問時間,不少聽眾都想了解學琴的方法、練習時間,及古琴與其他樂器的分別,老師都耐心回答。本園希望日後舉辦更多與古琴文化相關的講座,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傳統的琴道文化!



本園馬澤華主席 (左五)、李耀輝監院 (右五)、主講者鄭子君老師 (右六) 與全體嘉賓、董事及聽眾一起合照。
 

主講者鄭子君老師為大家演奏一曲《良宵引》。
 

鄭子君老師為大家講解古曲《酒狂》內涵。
 

在場聽眾均留心細聽鄭老師的講解。
 

本園李耀輝監院致辭時提到,古琴有超過三千年的歷史,是文人用以修身的重要樂器。今次講座是本園第一次舉辦相關古琴文化的講座,機會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