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月老殿3月17日起暫停開放以進行新月老殿建設工程
嗇色園黃大仙祠於2011年設立「月老及佳偶天成神像」,以祈求月老庇佑善信,天賜良緣,俾令衆緣美滿。多年來深受各方善信熱烈歡迎,包括本地及國內,以至海內外善信。隨著多年使用,殿內設備逐漸老化,應各方善信所求,本園決定於鳳鳴樓廣場的月老殿原址上重建新殿,期望未來給予善信更好的參神環境及體驗。工程將會由3月17日起展開,並預計於2025年10月中旬竣工。

在工程期間,月老殿將由3月17日(星期一)起暫停開放參拜,直至新建月老殿竣工。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敬請密切期待新月老殿落成及黃大仙祠的各項最新活動。

宗教事務

宣道弘法 廣結善緣

宗教

2015 年 11 月 18 日

2015年道教文化講座:道教思想與學習關係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嗇色園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 (義覺) 道長應香港道教聯合會之邀,到上水的「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演講,題目是「道教思想與學習關係」,目的是將道教正面和積極的人生觀,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為自己前路做好準備。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當日講座在香港道教聯合會湯偉奇會長及梁德華主席致辭後,李監院隨即以個人經歷來帶出講題:他在60年前也和台下各位學生一樣年輕,現在能夠在台上演說,當中人生實在經歷了許多。以鄧顯紀念中學的現任校長為例,他也是最初由老師做起,經過30多年的磨練才成為校長,人生沒有一蹴即就的捷徑,這就是《道德經》教導我們的「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如果年輕時不能打穩基礎,將來基業便不會穩固。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在上世紀中期的香港,只要是中學畢業生,政府便爭著需求大量人才。不過,今日的香港到處都是大學生,而國內更年產過百萬大學畢業生,如果我們還不居安思危,從現在起努力學習,將來畢業生又如何立足?《道德經》有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漫長人生都是由今天第一步做起,如果在年青的時候虛渡光陰,終日玩樂,那便是浪費人生了。李監院提到自己到了70歲,仍在香港理工大學修讀碩士課程,學習中國文化;畢業後理工大學便邀請他在校內任教,永不言休,這都是體現道教自強不息精神的表現。

 修己度人,也重道德

道教主張修己度人,人生除了需要努力讀書,更需要立德修己,這是將來立足社會,追求美好生活必要的條件。《孝經》曰:「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這裡除了指功名事業,更包括道德修養。「學業」是從書本裡累積,而「道德」是從生活裡實踐,兩者都不可缺少。關於學習方法,李監院表示道教最講求包容,猶如炮製雞肉,你可用不同方法烹調,沒有分正確與不正確,只要是用心做好,那便是最好了。

 實踐「三寶」,生活見道

在答問環節,學生表現踴躍,有學生問如何在生活中實踐道教思想,監院提到道教有慈、儉、讓「三寶」,只要心存善念,多行善德,惜福愛物,謙虛不爭,便是行道立德。當中有學生特別問監院:「道教有甚麼令你信服?」監院答道:「成長過程中,閱歷多了便會對道教思想產生共鳴;而皈依道教後是需要付出更多的,現在我希望幫助更多的人,努力宣揚傳統中華文化,這是我的心願。」

 老師們對監院之講座內容尤為珍惜,並要求所有同學記錄重點,之後要向在校其他同學分享,務求令大家明白道教思想的正面學習觀念,共同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