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务

文化承传 非遗保育

监院随笔

2021 年 12 月 22 日

园系香江.监院随笔 (一百零二)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解说

   为进一步提高本园黄大仙祠的道教文化气息,并向普罗大众推广道教文化,本园文化委员於2020年1月15日开始,在《东周刊》开设栏目《园繋香江》系列,首阶段订为《园繋香江 · 监院随笔》,邀得本园黄大仙祠监院李耀辉(义觉)道长分享有关道教文化文章。

    第一百零二辑已刊载於《东周刊》第956期,12月22日出版,相关之文章主题为〈《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解说〉,欢迎大家阅读。

ADC956

     清静,就是清扫内心的烦扰,止息贪欲,并归於寂静,是为道教主要的教义思想。道教全真道创派祖师王重阳甚至说:「只要心中清静两个字,其余都不是修行。」可知「清静」在道教修行上之重要。不过,不少人每天由睡醒开始,脑袋便没有机会休息。现时我习惯在乘车时闭目静养,但更多人会选择用手机上网、看影片或打机,牺牲了难得的「闭目养神」时间。道教科仪在「入意上表」前会念诵一段偈语,提醒入坛弟子清静内心,通神上禀:「真心清静道为宗,譬比中天水月同。静扫浮云无点翳,一轮光满太虚空。」当我们真心向道,常保持清静内心,就如朗照中天的月光那样洁净光明。若心中有妄念遮盖,便要勤加清扫,让心境如一轮明月朗照虚空。究竟如何使内心清静?本人在此推荐大家诵读《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简称《常清静经》)。

    《常清静经》只有三百九十一字,由太上老君演说。经文後附有葛仙翁、左玄真人、正一真人论述此经传承及念诵功德。现时道门各派都十分重视此经,列为每日课诵的必修功课。啬色园的入道文化课程中,本人亦必亲自向学员教授此经要旨,使大家明白道教之核心教义。此经包含了理论与修持部份,哲理上强调「道」生「万物」,由「无」到「有」的宇宙本体论。修持上则主张先要心「静」而後神「清」,功夫在於「澄心遣欲」,控制贪欲及不受外境所困。要「澄心遣欲」,便须由心内自我观照与省察,看透万物皆由道而生,因气、形、质以成,当中由「气」转化及以不同「形」显现,本质并无实相,也无生死可言。真正明悟此理者,自可破除一切执迷。

    清静的功夫是内心不为外在环境所劳役,身体不受物欲所烦恼,故曰:「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常保持清静内心应对复杂多端的世界,自然能守住真性,不让贪、嗔、痴「三毒」及眼、耳、鼻、舌、身、意「六欲」影响。若能在生活上任何时候都守护自己清静的内心,这才是真正的清静,而不是念经、打坐时才守住一刻的清静。《常清静经》指示的观照功夫很深,由「无」而「无无」而「无无亦无」,以破除有无及一切法执为终极。经文的下半部份强调「上士无争」、「上德不德」,真正的修行者为而不争,实践道德而不自以为有德,朴实淡泊的生活,去掉过多的妄心和贪求,最终是「得悟道者,常清静矣」。与大道契合者,必是十二时辰中身心都能「常清、常静」了。

    重阳祖师曾说:「诸公如要真修行,饥来吃饭,睡来合眼。」为甚麽肚饿找饭吃、眼倦便睡觉就是一种修行呢?试想,我们在吃饭时可以心无旁骛吗?睡觉时可以高枕无忧吗?一般人遇到困境,很容易会食不知味、坐立不安、睡不安寝,而修行便是要克服这种内心的不安。如果我们能够时刻保持清静之心,不为外境所牵动,其实就是在生活中修行,而《常清静经》便是一本绝佳的教材。关於如何修行保持清静,本人在早前的文章已多次介绍了诵经、礼忏、静坐、抄经、气功等不同法门,而每天诵读《常清静经》,也是一种静心的简易方法,建议大家不妨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