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务

文化承传 非遗保育

监院随笔

2021 年 7 月 21 日

园系香江.监院随笔 (八十) ——水於道教之意涵

    为进一步提高本园黄大仙祠的道教文化气息,并向普罗大众推广道教文化,本园文化委员於2020年1月15日开始,在《东周刊》开设栏目《园繋香江》系列,首阶段订为《园繋香江 · 监院随笔》,邀得本园黄大仙祠监院李耀辉(义觉)道长分享有关道教文化文章。

    第八十辑已刊载於《东周刊》第934期,7月21日出版,相关之文章主题为〈水於道教之意涵〉,欢迎大家阅读。

C934_ADC V3

    水,代表着一种崇高的道德和神秘的生命力,道家将水之德性比喻为修身之本,本人尤其喜欢《道德经》第八章提到的「上善若水」,最高的德行犹如水的特性,无私的滋养万物,不求回报;而且谦卑柔善,向下流动而不嫌弃低下,默默付出,安静淡然,道家认为这是最完善的人格和修养。「水善利万物」的特性与啬色园「普济劝善」的宗旨亦可互相辉映,鼓励我们积极推动善业,利益大众,同样符合道教「齐同慈爱,异骨成亲」的大爱精神。

    另一方面,近代出土的道家古着《太一生水》篇提到,宇宙万物生成的本源便是从「水」开始,从而化生成天地、阴阳、四时,古人早已认为「水」是形成万物的重要关键,这也符合现代科学理念。此外,水是物质世界的主要元素,也代表了一种洁净能源,善用水可以洁净环境;啬色园近年亦十分着重这方面的环保措施,包括设置「屋脊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灌溉植物;又建成「生态池」,使用循环及过滤的净水,使生物更多样性,滋养万物,目的都是支持环保,走近自然。

    水也代表了一种柔弱的美,而它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所以《道德经》第七十八章又云:「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是一种「以柔克刚」的道理,即使最柔弱的水,只要一滴二滴不断摘下去,滴了千万年,最硬的钢铁也会被水滴穿,也比喻为毅力与恒心的锤链。当中水所隐含的「无形胜有形」、「柔能胜刚」、「借力打力」等哲理,为後世太极拳所吸收,将太极拳提升到「水」的层次。

    水在道教文化更有深刻意义,在洒净科仪时,加持了的水可以净化尘凡之污秽,使坛场转化成神圣空间,虔请仙真降坛。故《敕水文》有云:「诚将一滴之功,肃清十方三界……是谓乾坤之正气,能除天地之妖邪!」高功法师念诵《敕水文》後,再以杨柳枝洒水,及配合《净天地神咒》,一方面可荡除厌秽,一方面亦可祈求祸去福来。现时所有道教科仪的程序都有洒净仪式,若不以水荡坛去秽,便不能进行请圣及进行科仪。

    在道教科仪「五供养」中,水亦是其中的重要供品,经文指出:「汪洋醍醐一点点,一滴滴能润焦枯。」意思是,水盂内收藏了汪洋大海中的一点点水,犹如醍醐酒般甘美,并能滋润焦枯的万物,是供奉神明的至清、至净供品。在道教而言,供品不一定要华美,简单如清水亦是上佳供品,最重要是诚敬之心,故《北斗经》有云:「能酌水献花,冥心望北斗,稽首礼拜……皆得延生注福。」能够向神明献清水、鲜花,以清静心虔诚礼拜,这样已经可以感通神明,有不可思议功德。我们千万不要存有分别心,认为水是微不足道的。

    道教重视水的文化也可见於早期对上元、中元、下元的「三官信仰」,道教神仙谱系便包括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四海龙王、天后元君等掌管水界的神明,反映传统中国人敬畏天、地、水三界,及崇尚自然的精神。道教的信仰文化便是从「观天之道」而来,如果我们对万事万物都有一种感悟,如孔子「观於东流之水」般反思人生,这样我们便真正走近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