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务

文化承传 非遗保育

消息

2021 年 11 月 10 日

园系香江.监院随笔 (九十六) ——《周易》之义理

    为进一步提高本园黄大仙祠的道教文化气息,并向普罗大众推广道教文化,本园文化委员於2020年1月15日开始,在《东周刊》开设栏目《园繋香江》系列,首阶段订为《园繋香江 · 监院随笔》,邀得本园黄大仙祠监院李耀辉(义觉)道长分享有关道教文化文章。

    第九十六辑已刊载於《东周刊》第950期,11月10日出版,相关之文章主题为〈《周易》之义理〉,欢迎大家阅读。

C950_ADC

    《易》,又名《周易》、《易经》等,乃古代卜筮之书,当中充满哲理及学问,是我国古代群经之首,亦为儒家及道教思想之源流。易,又有简易、变易、不易三种意思,故《易》是一本言「变化」之书,能帮助我们及时把握变化的机遇。相传《易》是西周初年由周文王所着,故名《周易》。《周易》共有六十四卦,是书又包括:《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孔子曾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就是说,孔子希望人生阅历更丰富时,可以再深入研究这本穷理尽性的《易》,这样便不会再犯人生的「大过」了。

    本人最初学《易》,曾跟随国学大师陈湛铨教授学习,以学习易理经义为主。现时我家有两套蓍草(蓍,粤音思),是早年用来占卦用。古时的「卜筮」(筮:粤音誓),「卜」称龟卜,以龟壳或动物骨钻凿之後再火烤,观察烤後的裂纹而产生「兆象」。「筮」即数蓍草,以五十根蓍草来算出卦象。不过,古来占卦有「三不占」:不诚不占、不义不占、不疑不占;即占问要有真诚之心、问题要合义、没有疑问也不要占,所以我从不轻易占卦。

    学习易学,要从基本的阴阳二爻、八卦、六十四卦组合等学起,也要明白卦辞(每卦要义的文辞)、彖辞(对卦象之吉凶断定。彖,粤音teon3)、象辞(阐释卦象、爻象之道理)、爻辞(每卦下诠解六爻意义的文辞)等义理。六十四卦的象辞包含了哲学、宗教、政治、经济、医学、天文、军事等方面的知识,其中首先最重要是深研「乾象」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坤象」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二卦之理;前者是为己,後者是对人。对自己要有提昇知识及修养的坚毅心,时刻修德反省;对人则要谦逊、包容及利物,才会令人心悦诚服。这是基本上修身处事的大方向,其他各卦所说的,主要是因不同时势所建议的行动,是因势利导及转危为安的方法。

    本人最尊崇《周易》之义理,易理之最深处不是占卜预测,而是天人之理!在啬色园的入会文化班上,本人经常强调:「善为《易》者不占。」这不是说不可占卜,而是真正明白易理的人不会随便占卜。当你了解易理,任何事都可以直接联想取象,犹如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这样便不需起卦便能知道结果。真知《易》者是身道合一,我们所说所做的都符合「道」的规律,便是「善为《易》者不占」。

    在道教的领域中,无论是道家思想、术数、医学、炼丹等方面都受到《周易》影响。其中《周易参同契》便是道教最早以易学论述炼丹的着作,当中以乾坤(天地)为鼎炉,以坎离(水火)为药物的说法,影响後来丹道学问深远。後世道教人士更通过研究《参同契》而构造出先天图、太极图,反过来又促进了易学的发展。如果大家有兴趣认识更多道教与易学的内容,可参与香港道教联合会的「易学及道化教育讲座」活动。本人亦将於今年十一月十日晚上七点,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地下演讲厅主讲「易学与养生的奥妙关系」,有兴趣者可致电:23964881订票入场,费用全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