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9月17日特别参神路线安排】
【9月17日特别参神路线安排】各位善信请留意,今天将有「啬色园护旗队成立典礼」,第一参神平台将全日暂停开放。上香区会设于第二参神平台,而求签区会设于第三参神平台,善信仍可参拜仙师及求签,不便之处,敬请原谅。

参神路线安排如下:
- 第一参神平台暂停开放
- 上香区设于第二参神平台
-求签区设于第三参神平台 善信进园后,可以经扶手电梯到第二参神平台及第三参神平台参神及求签,再经扶手电梯到其他殿阁参神。
关闭
【公告:2023年9月16日启蒙开笔礼取消】
由于天文台预报本港未来数日天气不稳,将会有大骤雨及雷暴。本园为保障各位参加者及年幼学子的安全,原定9月16日(星期六) 举行之启蒙开笔礼将会取消,敬请各位备悉。如日后补办或作其他安排,本园会另行通知参加者,不便之处,敬希见谅。
关闭
【公告:2023启蒙开笔礼改期至9月16日】
鑑于黄色暴雨警告现正生效,本园考虑到公众安全,以及参加者年幼,原订于今天9月10日(日)举行的「万世师表孔圣先师 癸卯年二零二三启蒙开笔礼」将顺延至9月16日(六)早上同样时间进行,敬请各位已报名的参加者注意,本园亦会逐一通知各参加者最新安排,谢谢。🙏🏻

啬色园

普济劝善 崇善惠民

活动回顾

2021 年 11 月 11 日

啬色园「黄大仙信俗文化馆」开馆典礼 融和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 传承黄大仙信俗文化

过去百年,啬色园黄大仙祠一直致力推广黄大仙信俗文化。经本园先道侣宣道弘法,黄大仙信仰已深深紮根於香港。时值一百周年纪庆,本园早於几年前便开始筹建「黄大仙信俗文化馆」,以现代科技呈现传统文化,让公众更了解黄大仙信俗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隆重其事,本园於今天(11月11日)举行开馆典礼,并由民政事务局副局长陈积志先生, JP香港大学名誉大学院士丁新豹教授, BBS担任主礼嘉宾,为啬色园黄大仙信俗文化馆揭幕。

啬色园主席马泽华先生, MH, CStJ致欢迎辞时表示:「香港『黄大仙信俗』於2014年11月11日获中国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让善信更有系统地了解黄大仙信俗文化,本园建立了黄大仙信俗文化馆,而且坚持入场费用全免。文化馆的内容更以现代互动科技呈现,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

民政事务局副局长陈积志先生, JP致辞时亦大赞:「啬色园建造了全港首间由传承团体创建的非遗项目主题展览馆,为弘扬及保育非遗文化作出了良好的示范。社会保育文化不单只是妥善保存文化古迹的真身,更要妥善保存文化历史。」

香港大学名誉大学院士丁新豹教授, BBS表示:「很荣幸能参与2013年香港非物质文化委员会会议,并见证黄大仙信俗得到所有委员一致通过,向国家文化部推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时刻,冀望祈福者今後能从文化馆中了解更多黄大仙信俗历史。」

其後,民政事务局副局长陈积志先生, JP、香港大学名誉大学院士丁新豹教授, BBS啬色园主席马泽华先生, MH, CStJ及啬色园黄大仙祠监院兼一百周年纪庆活动筹备专责委员会主席李耀辉(义觉)道长一同为文化馆进行启动仪式,并於黄大仙信俗文化馆外为开幕碑记揭幕,象徵文化馆正式启用。

啬色园黄大仙祠监院兼一百周年纪庆活动筹备专责委员会主席李耀辉(义觉)道长致谢辞时表示:「传承与年轻化是我们面对的难题,於是我们以丰富的数码互动装置吸引公众前来参观,只要有一丝资料入了你的脑袋,那就是我们埋下的传承种子,期望有一天可以长成通天大树。」

黄大仙信俗文化馆内共分有十一个区域,让访客展开充满启发性的互动之旅,以下为各区域重点介绍:

第一站:愿至天成
文化馆入口设有LED祈福墙,以狮子山为背景,配以本园「胜意灯」及「三皇九台星灯」为设计蓝本的祈愿天灯,让参观者透过扫描许愿装置的二维码写下心愿,便即时可在LED祈福墙上呈现并飘到天上,象徵愿望上达仙圣。
文化馆正门又称「善门」,当中装饰上不同大小及书法体的「善」字,象徵「走过善门,常怀善心」。善门上亦有由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教授亲题的文化馆牌匾,以中式花纹配以不锈钢材质及发光字体,糅合现代设计风格,於传统文化上添上新面貌。

第二站:仙祠游历
进入「仙祠游历」前,文化馆展示着黄大仙信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牌匾的复制品,以纪念黄大仙信俗获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重要时刻。而「仙祠游历」展示2021年的黄大仙祠模型,参观者可从俯瞰角度欣赏本园建筑布局。

第三站:百年光影
在「百年光影」区内,过去百年的历史事件及趣闻,如二战期间仙师显威灵、五十年代本园正式开放、七十年代大殿重建,以至近年改革及新建设等一一以互动形式重现参观者眼前。

第四站:历史掠影
此区共展示六个实物展柜,均是与本园过去所收藏的历史文物有关。其中包括九龙啬色园赤松黄大僊印(复制品)与1955年派发的棉衣换领券,按下展柜旁的按钮即可於屏幕上看到文字解说。
此区同时设有由二十部电视组成的十米长触碰屏幕,可以点击阅览一百多张与本园珍藏文物、建筑风貌、有求必应、道教仪范、普济劝善、非遗特色、历史时刻、报章剪辑、环保庙宇九项分类有关的图片,让啬色园古今历史尽现眼前。

第五站:寻玄问道
此区展示了本园普宜坛科仪常用的法器实物,同时设有「求签文化体验区」与三个小型经义游戏,让参观者从中了解灵签典故,同时亦可了解道教经典。

第六站:服玄风
本园普宜坛科仪常用的三件道服,包括斑衣、鹤氅及道袍,其中鹤氅更配以互动装置展出及介绍。此区亦设有互动拍摄游戏,让参观者体验穿上道袍的庄严感。

第七站:楹联雅赏
「楹联」意指建筑前摆放的对联。现时啬色园黄大仙祠内共有约54副楹联,并分布於本园不同殿堂。此区展示了一对立於1935年赞颂黄大仙师的珍藏楹联,另有互动装置以环回投影的方式介绍多副悬挂於园内各殿堂、有历史价值的楹联。

第八站:互动传情
此区设置明信片列印装置,并以本园建筑为素材,供参观者自行制作个人专属明信片以作纪念。

第九站:惊迷梦觉
赤松黄仙祠(大殿)於2010年被评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并不开放予公众参观。故此,文化馆特意展示「黄大仙师宝忏坛场」的微缩模型,向公众展示殿内装潢与道教坛场的布置面貌。

第十站:光影流金
此区所展示的《仙缘香江》影片介绍了本园与香港的渊源,让参观者了解本园文化历史。

第十一站:游踪印记
「游踪印记」为文化馆最後的区域,完成馆内的特定展区互动游戏将会留下纪录。参观者可透过扫描二维码下载证书,代表从文化馆「毕业」。

黄大仙信俗文化馆现阶段暂只开放接受合资格的团体预约参观,有关个人参观预约将於下阶段安排,敬请留意本园网站及Facebook专页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