嗇色園

普濟勸善 崇善惠民

監院隨筆

2021 年 11 月 10 日

園繫香江.監院隨筆 (九十六) ——《周易》之義理

    為進一步提高本園黃大仙祠的道教文化氣息,並向普羅大眾推廣道教文化,本園文化委員於2020年1月15日開始,在《東周刊》開設欄目《園繋香江》系列,首階段訂為《園繋香江 · 監院隨筆》,邀得本園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義覺)道長分享有關道教文化文章。

    第九十六輯已刊載於《東周刊》第950期,11月10日出版,相關之文章主題為〈《周易》之義理〉,歡迎大家閱讀。

C950_ADC

    《易》,又名《周易》、《易經》等,乃古代卜筮之書,當中充滿哲理及學問,是我國古代群經之首,亦為儒家及道教思想之源流。易,又有簡易、變易、不易三種意思,故《易》是一本言「變化」之書,能幫助我們及時把握變化的機遇。相傳《易》是西周初年由周文王所著,故名《周易》。《周易》共有六十四卦,是書又包括:《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繫辭》、《說卦》、《序卦》、《雜卦》等。孔子曾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就是說,孔子希望人生閱歷更豐富時,可以再深入研究這本窮理盡性的《易》,這樣便不會再犯人生的「大過」了。

    本人最初學《易》,曾跟隨國學大師陳湛銓教授學習,以學習易理經義為主。現時我家有兩套蓍草(蓍,粵音思),是早年用來占卦用。古時的「卜筮」(筮:粵音誓),「卜」稱龜卜,以龜殼或動物骨鑽鑿之後再火烤,觀察烤後的裂紋而產生「兆象」。「筮」即數蓍草,以五十根蓍草來算出卦象。不過,古來占卦有「三不占」:不誠不占、不義不占、不疑不占;即占問要有真誠之心、問題要合義、沒有疑問也不要占,所以我從不輕易占卦。

    學習易學,要從基本的陰陽二爻、八卦、六十四卦組合等學起,也要明白卦辭(每卦要義的文辭)、彖辭(對卦象之吉凶斷定。彖,粵音teon3)、象辭(闡釋卦象、爻象之道理)、爻辭(每卦下詮解六爻意義的文辭)等義理。六十四卦的象辭包含了哲學、宗教、政治、經濟、醫學、天文、軍事等方面的知識,其中首先最重要是深研「乾象」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及「坤象」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二卦之理;前者是為己,後者是對人。對自己要有提昇知識及修養的堅毅心,時刻修德反省;對人則要謙遜、包容及利物,才會令人心悅誠服。這是基本上修身處事的大方向,其他各卦所說的,主要是因不同時勢所建議的行動,是因勢利導及轉危為安的方法。

    本人最尊崇《周易》之義理,易理之最深處不是占卜預測,而是天人之理!在嗇色園的入會文化班上,本人經常強調:「善為《易》者不占。」這不是說不可占卜,而是真正明白易理的人不會隨便占卜。當你瞭解易理,任何事都可以直接聯想取象,猶如掌握了事物發展的規律,這樣便不需起卦便能知道結果。真知《易》者是身道合一,我們所說所做的都符合「道」的規律,便是「善為《易》者不占」。

    在道教的領域中,無論是道家思想、術數、醫學、煉丹等方面都受到《周易》影響。其中《周易參同契》便是道教最早以易學論述煉丹的著作,當中以乾坤(天地)為鼎爐,以坎離(水火)為藥物的說法,影響後來丹道學問深遠。後世道教人士更通過研究《參同契》而構造出先天圖、太極圖,反過來又促進了易學的發展。如果大家有興趣認識更多道教與易學的內容,可參與香港道教聯合會的「易學及道化教育講座」活動。本人亦將於今年十一月十日晚上七點,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主講「易學與養生的奧妙關係」,有興趣者可致電:23964881訂票入場,費用全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