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務

文化承傳 非遺保育

消息

2021 年 5 月 26 日

園繫香江.監院隨筆 (七十二) —— 中華禮儀文化

   為進一步提高本園黃大仙祠的道教文化氣息,並向普羅大眾推廣道教文化,本園文化委員於2020年1月15日開始,在《東周刊》開設欄目《園繋香江》系列,首階段訂為《園繋香江 · 監院隨筆》,邀得本園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義覺)道長分享有關道教文化文章。

    第七十二輯已刊載於《東周刊》第926期,5月26日出版,相關之文章主題為〈中華禮儀文化〉,歡迎大家閱讀。

C926_ADC
 

    禮,就是對人的行為規範。孔子說:「不知禮,無以立也。」不懂禮儀,就難以立身處世。學習禮儀需要從小學習,讓小孩知書識禮,做一個有學問、有涵養的人,這才能對家庭、社會、國家有所貢獻。我曾見過猴子失控搗亂的混亂情景,深深體會到如果沒有禮儀的教養,人與猴子其實沒有多大分別。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有禮教去提昇自己的道德情操,使社會更安定及和諧,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最寶貴的東西。

     現時世界各地充滿太多爭端,人與人之間也太多磨擦,而「禮」的精神正是恭敬辭讓,言行有節,可管理人的私心欲望及爭強好勝,減少天下的鬥爭。孟子說:「辭讓之心,禮之端也。」道家也有「不敢為天下先」的說法,就是勸人退讓、謙和,這是學習「禮」的開端。習禮有三大重點:言柔、氣和、性忍。即上下輩之間以柔和語言溝通、人與人之間心平氣和及愛下尊上、凡事有度量可忍一時之氣,這樣才可起著和諧、睦親的作用。古時讀書人學禮要熟讀《周禮》、《儀禮》及《禮記》,可是今日教育界卻缺乏完善的「禮儀」教育。

    在我認識的學者之中,香港中文大學國學中心主任鄧立光博士肯定是一位謙謙君子,說話聲線柔和,待人謙厚,從他身上我體會一種儒家士子的風範,言談舉止都合乎禮。更難得是,他透過國學中心,推廣儒、釋、道三教學問,並在大學講授聖賢之道,把思想和人格的教育,回歸崇尚德性的中華文化精神。二零一九年國學中心推出的「中華禮儀教育」教材,本園主辦可信學校亦有參與「先導學校計劃」,鼓勵學童認識中華道德文化。我特別欣賞他們邀請了清華大學中國禮學研究中心合作,還製作「中華傳統禮儀」影片,教導大家如何在生活上舉止端正、言談文雅,並培養敬老尊長、禮讓他人的意識;藉以涵養個人德性,變化氣質,成為文質彬彬的君子。

      今年五月十日國學中心舉辦「中華傳統文化禮樂幼兒繪本——《禮樂好孩子》發佈會」,本人十分榮幸為主禮嘉賓之一,本園的教育委員會及各附屬幼稚園亦十分支持這次盛典。我在當日特別呼籲香港商界人士應大力支持傳統國學及道德教育,並與政府推行的德育互相配合,使下一代認識及學習做人的基本道德禮儀。尤其是中華傳統的蒙學書籍,如《三字經》、《弟子規》、《朱子治家格言》等,更應從小學習,及指導孩童如何在生活尊敬師長、友善待人、惜福惜緣。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有關禮儀教育責任應交由家庭去教導,學校只需扮演傳遞知識的角色便可。不過,現代社會生活緊張,大部份父母都要出外工作謀生;且資訊發達,太多負面及五花八門的東西時刻「污染」我們下一代,試問我們的新一代如何有個一健全的心靈呢?知識固然重要,但道德和品行絕對不能缺少!這次國學中心推出的《禮樂好孩子》教材,以生動有趣的圖畫教育小朋友,使他們從小開始,快樂學習禮儀知識,從而培養「知書識禮」的下一代,所以本人十分支持國學中心的這次活動!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國學中心的詳情及資料,可登入網址:https://www.etiquettelear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