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祠終年香火鼎盛,入園參訪善信及中外遊客,每日平均參訪人數逾一萬人次,其影響無遠弗屆。自入選國家非遺名錄,嗇色園更著重大仙信仰保育與傳承,近年更積極傳揚大仙信仰,與其他地區團體加强交流,如2017年派出經生法師團主持大獻供科儀,為澳門祈福。又如馬來西亞沙巴州政府籌建黃大仙廟,2018年1月13日嗇色園道長遠赴當地設壇,舉行奠基典禮。
隨著香港信徒行腳,海內外的黃大仙信仰,遍及東南亞、歐美澳洲等地都有供奉,如巴黎潮州會館、胡志明市慶雲南院、澳洲悉尼黃大仙緣清宮、新加坡青松觀都有奉祀。另一顯著的例子是巴黎的法國潮州會館,近年才增奉赤松黄大仙及提供黄大仙靈簽予信眾問事。
1921年嗇色園普宜壇設立,是黃大仙信仰在香港落地生根的標誌,也可以說是一個艱辛過程。而成為信俗的意義,在香港經百年的傳承和社會實踐,已形成了一種宗教慈善文化信俗 ,其更重要的意義是帶動起大眾對行善的熱情參與,從而造福社會。從傳播路徑來看,關公信俗是從山西走向世界;媽祖信俗是從福建走向世界;黃大仙信俗,是從香港走向世界。繼往開來,此後將賡續和臻善大仙信仰的傳奇。

* 巴黎的法國潮州會館,近年增奉黄大仙及提供黄大仙靈簽予信眾問事(作者提供)

* 2018年12月北京恭王府博物館舉行「口傳心授: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館内介紹「黃大仙信俗」(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