嗇色園

普濟勸善 崇善惠民

1921年:嗇色園普宜壇開創新章

歷時7年,終得黃大仙師指示前往九龍獅子山麓覓地建祠,抵達當時一遍荒蕪的竹園。 師曰:「此乃鳳翼之吉地,最合開壇闡教。」同年7月,大殿興工完畢,眾弟子禮請仙師陞座。

1924年:設立中藥局

於九龍西貢道設立中藥局,開展贈醫施藥之服務,以此作為普濟功德。

1947:園門關閉

因與當時《華人廟宇條例》有所牴觸,嗇色園不能開放予公眾,不少人於園外朝向大殿位置設臨時祭壇上香禮拜。關門後只允許於正月開放,造就日後「頭炷香」傳統。

1954年:竹園大火

嗇色園附近的木屋區(時稱:「竹園聯合西街」)起火火勢更燒至嗇色園大門,將「嗇色園 第一洞天」鐵欄上字跡薰至灰黑,後因風向突變令廟宇未被波及。

1956年:正式開放嗇色園

黃允畋道長當選「總理」後,隨即聯繫社會官紳及東華三院等,歷時數月終於黃大仙師寶誕前兩日獲政府批准正式開放,同時訂定入園善信必須捐獻一角以充東華義學經費的政策。

1966年:宗教慈善團體

6月15日,嗇色園正式奉准成為慈善社團法人,自此積極推行慈善業務。此外,又積極進行內部改革,修訂董事會選舉程序。

1969年:創辦首間學校「可立中學」

嗇色園創辦首間屬下學校「可立中學」,至今已有16間教育單位。

1969年:創辦首間學校「可立中學」

嗇色園創辦首間屬下學校「可立中學」,至今已有16間教育單位。

1969年:「天地鍾靈牌坊」落成及黃大仙區之命名

立於龍翔道的「天地鍾靈牌坊」正式落成揭幕,邀得鄧肇堅爵士主持剪綵儀式。同年,政府正式將黃大仙祠所在地區及鄰近地方命名為「黃大仙區」,突顯出黃大仙祠於區內的重要性。

1973年:「赤松黃仙祠」大殿重建落成

七十年代,嗇色園開始進行大規模翻修工程。大殿重建歷時三年,於1973年正式落成開幕,邀得香港總督麥理浩爵士主持開幕儀式。

1979年:創辦「可敬護理安老院」

嗇色園成立首個屬下安老機構——「可敬護理安老院」,至今已辦有17個安老服務單位。惟「可敬護理安老院」後來因設施及院舍日漸老化,已於2005年正式將用地歸還予政府。

1981年:新醫藥局落成開幕

新醫藥局正式落成開幕,上層為中醫診所,下層則設西醫服務。同年成立「嗇色園醫藥基金」用作贈醫施藥。

1985年:開放弟子制度

會員弟子招募正式改以「會員推薦制度」,嗇色園首任監院李耀輝(義覺)道長正是修章後入道的首批弟子之一。

1991年:七十從心所欲

嗇色園於80年代獲政府撥地建造仿北京頤和園的花園長廊,並於嗇色園七十週年(1991年)落成,取意「七十從心所欲」,命名為「從心苑」。

1995年:成立「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

八十年代,政府將大帽山郊野學習中心交嗇色園辦理。嗇色園於1995年正式成立「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讓香港學生得以體驗天文學的趣味及培養天文科學的興趣。

1997年:特許道教婚禮場所

黃大仙祠成為政府特許可舉行道教婚禮的宗教場所。同年,嗇色園於回歸前舉行「雀鳥放生儀式」,邀得時任港督彭定康伉儷主持,為香港未來祈福。

2000年:「嗇色園社會服務大樓」正式開幕

「嗇色園社會服務大樓」正式開幕,大樓除提供安老服務外,同時設立西醫、牙醫及物理治療等現代醫療服務,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價格優惠、高質素的醫療服務。隨著西醫診所遷出,贈醫施藥的「醫藥局」於2000年正式易名為「普濟樓」,寓意「普濟勸善」。

2005年:道教經懺科儀文化傳承的革新

嗇色園將經懺科儀傳承體制由「師徒制」改為「開班授課」,開辦「第一屆經懺科儀文化班」,邀請祠內資深道長及外界同道講授教學,又開辦道樂課程,成立嗇色園醮師團。

同年,因應現代醫療管理,藥籤及仙方的派發正式隨時代畫上句號。仙方內容以「文化保育形式」保存。

2006年:公開招募會員弟子、設「監院」掌管宗教事務

會員弟子首次以公開形式進行招募。

同年,董事會正式委任李耀輝(義覺)道長為嗇色園首任監院,掌管宗教事務。
2008:大殿及第一參神平台擴建及翻修工程

正式動土進行大殿及第一參神平台的擴建及翻修工程,至2010年竣工。

同年,設立「嗇色園黃大仙‧社區建設基金」,由黃大仙民政事務處全權處理,以推動黃大仙社區建設及改善區內社會問題等事務。

2011年:「太歲元辰殿」開幕

「太歲元辰殿」開幕。

同年,第一參神平台亦新設殿堂,包括:「福德殿」、「財神殿」及「藥王殿」。此外,又於玉液池旁敬奉「月老及佳偶天成神像」。

2012年:祈福結緣

為使更多信眾了解嗇色園科儀文化,嗇色園開放「禮懺科儀」,讓善信於外殿與道長法師一同誦經,禮拜仙師。善信除參與「黃大仙寶懺」外,亦會參與觀音懺、呂祖懺、關帝懺。

2013年:打造環保廟宇‧共建綠色機構

嗇色園以「打造環保廟宇‧共建綠色機構」為口號,正式啟動「煙香減少及除味系統」及「香灰再用」的環保項目。

2014年:香港「黃大仙信俗」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香港的「黃大仙信俗」正式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此後,嗇色園肩負起保育責任,全面推動文化弘揚及保育工作,讓普羅大眾認識黃大仙信仰與精神。

2016年:黃大仙師上契結緣儀式

「上契黃大仙」為香港黃大仙信俗的重要元素之一,但素來以坊間上契儀式為主。為回應善信虔心請求,嗇色園首辦「黃大仙師上契結緣儀式」,讓有緣善信與仙師結緣。

2018年:「悟道堂」落成、首辦「開筆禮」

九龍壁綜合大樓落成開幕,取名「悟道堂」。

同年,嗇色園首次舉辦以道教科儀及儒家教義相結合的「開筆禮」。

2020年:抗疫中行善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重,社區防疫物資短缺,嗇色園於4月在嗇色園中央義工團的協助下,包裝了5000份防疫包贈予區內有需要的慈善團體,其後又多次與不同團體合作派發防疫包。

2021年:一百周年

時至2021年,嗇色園於獅子山下與港人度過一百個年頭。

為推動黃大仙信俗文化,園內新建成「黃大仙信俗文化館」,以多媒體互動形式為參觀者介紹參神背後的文化。此外,亦進一步擴建第一參神平台,新設「財神宮」,供一眾善信參拜祈願。
 
未來,嗇色園將繼續與香江同行,積極與時並進,致力宣道弘法,以發揚仙師普濟勸善之精神

嗇色園

嗇色園為一所宗教慈善團體,創於1921年,恭奉赤松黃大仙師,尊崇儒、釋、道三教,並以「普濟勸善」為宗旨,廣推善行,辦理醫療、教育及安老扶幼等事務。

本園管轄的黃大仙祠,終年香火鼎盛,慕道而來的善信及中外遊客絡繹不絕,每日平均訪園人數逾一萬人次。



「嗇」「色」釋義

「嗇」乃慳吝之意,而「色」可解作「所好之物」、「有欲之類」。嗇色二字,有愛精神、致虛靜、省思慮、寡情欲的要義,包含導人悟道修真的意思。




信念

恭奉赤松黃大仙師,尊崇儒、釋、道三教,以「普濟勸善」為宗旨,廣推善行。

以積極開放管理模式,致力發展成為海內、外推崇之宗教慈善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