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务

文化承传 非遗保育

监院随笔

2021 年 10 月 13 日

园系香江.监院随笔 (九十二) ——道教之生死与承负观

   为进一步提高本园黄大仙祠的道教文化气息,并向普罗大众推广道教文化,本园文化委员於2020年1月15日开始,在《东周刊》开设栏目《园繋香江》系列,首阶段订为《园繋香江 · 监院随笔》,邀得本园黄大仙祠监院李耀辉(义觉)道长分享有关道教文化文章。

    第九十二辑已刊载於《东周刊》第946期,10月13日出版,相关之文章主题为〈道教之生死与承负观〉,欢迎大家阅读。

C946_ADC

     生与死,乃天道循环不息之规律;道教认为「生」乃气聚而成,而「死」则是气散而已。有关道教之「生」、「死」等课题,过去大众传媒已有无数之对谈及分享。本人并不害怕死亡,这是自然之理,我们无法逃避。道教是一个「贵生」、「乐生」的宗教,劝导我们乐观、积极、热爱生命;我常引这道理来鼓励大家,以正面的态度面对人生。最近,我有徒弟、同门经生道侣羽化,返璞归真,他们都是虔诚信奉黄大仙师,致力实践「普济劝善」精神,而且十分投入弘道事业,我深信仙师必定带领他们飞昇仙界,再结道缘,这也是一种解脱,无需过於哀伤。

    我很喜欢《庄子》的一句说话:「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若把死亡看成是人生最终的休息,人才会坦然面对自己的离去。死亡不是一个终结,《庄子》亦提到:「翛然而往,翛然而来」,我们应该无牵挂的飘然而来,飘然而去,洒脱的面对生来死往。当人最终安静躺於天地之间,而我们却哭哭啼啼,这是我们没有参透天命。有生必有死,既然我们欢欣迎接生命,也应以坦然的态度面对死亡。在此我想分享一个故事,或许可启发大家参悟生死:

    有一位性情洒脱的先生,他退休後特意选在近郊建了一所别墅。这个地方虽然是在小山上,但距离城市不远,却也清静。不过,别墅的前方正对着墓山,密密麻麻排满了许多坟墓。有个初相识的朋友到他的别墅拜访,说:「你每天看的都是这些东西,心情又怎会快乐呢?」这位退休的先生听了後,笑着回答:「不,刚好相反。每天看到这些东西,令人不敢不快乐!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所有呀!」

    谈到死亡,常会让人感到不吉利,但若看得透澈,就会如同这位退休的先生一样,面对死亡并不害怕。所谓生死有命,死亡随时降临在身上,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活着的每一刻,珍惜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和做好每一件事。若想祈求福寿康宁,除了诵经、拜忏,亦须积极行善,努力改变命运;道教有「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说法,除了要行善积德外,亦要兼备内炼及外修的修行,方能圆满人生。

    或问:为何不同人有不同的寿夭及福禄?这可参考道教「承负祖先之过,生而有罪」的「承负观」,每一个人生下来已承受先祖辈的福荫或罪业,我们亦会将自己今生种下的业力让下一代承担。因此,为了自己及下一代,现在有需要实践「积善之家,必有余荫」的宗旨;唯有实践「普济劝善」,这才是真正留给後人最好的福报。《道德经》曰:「死而不亡者寿。」真正的「不死」并非肉体,而是善德的精神可以永存人间。

    我常跟徒弟说,人生匆匆数十载,千万不要浪费光阴,及早行善积福,上天一定会明鉴。虽然我们的身体终会有衰老的一天,现在更应爱惜自己的身体,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力量服务社会。道教有千门万类的养生方法,就是要维护和尊重生命的尊严。人活着需要精神快乐、身体健康,这才是养生之旨。最後,愿大家积极追求健康的生活,有一个美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