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務

文化承傳 非遺保育

消息

2021 年 4 月 28 日

園繫香江.監院隨筆 (六十八) ——香港唯一的銅製殿堂——飛鸞臺

     為進一步提高本園黃大仙祠的道教文化氣息,並向普羅大眾推廣道教文化,本園文化委員於2020年1月15日開始,在《東周刊》開設欄目《園繋香江》系列,首階段訂為《園繋香江 · 監院隨筆》,邀得本園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義覺)道長分享有關道教文化文章。

     第六十八輯已刊載於《東周刊》第922期,4月28日出版,相關之文章主題為〈香港唯一的銅製殿堂——飛鸞臺〉,歡迎大家閱讀。

C922_ADC

      銅殿,顧名思義是神殿的外牆用銅片鑲嵌,或整個殿堂外殼的構件皆由銅鑄,在五行中屬金,故又稱「金殿」。本人曾遊歷國內名山宮觀,最令人深刻是武當山金頂的銅鑄鎏金大殿——金殿。此殿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四年,位於海拔一千六百多米,殿內供奉「真武大帝」(北帝)。金殿建築主體的銅製組件在北京鑄造,再經由大運河,再沿長江、漢江及多重陸路才運上武當山組裝,建築過程絕不簡單。

     我國佛教寺廟也建有「金殿」,舉如著名的四川峨眉山上的金殿(普賢殿)。據說此殿原為「鐵瓦殿」,後因火而焚毀,於明代萬曆年間妙峰、惟密兩位禪師發願建成銅殿,以避火劫。在王室支持下他們募集數千兩黃金,在湖北荊州監制及鑄造,再送往峨眉山上組裝成銅殿。由於殿頂通體敷金,故稱「金殿」或「金頂」。當時王室亦捐資在五台山及普陀山鑄造銅殿,三座銅殿都供奉鎏金的菩薩銅像,極具莊嚴神聖。除以上提到的銅殿,中國現存的銅殿還有:北京頤和園寶雲閣銅殿、山東泰安岱廟金闕、雲南昆明鳴鳳山金殿等。

      或許大家不知道,其實嗇色園黃大仙祠內亦有金殿——飛鸞臺,又稱銅亭。飛鸞臺內外四周皆鑲嵌銅片,在本園的五行佈局中屬金。一九二一年初建,一九三六年及一九八九年重修,是現時香港唯一的銅殿建築。此殿背靠九龍獅子山,瑞氣凝聚,內裡主要供奉黃大仙師、黃大仙三代仙親及朝陽得道啟善菩薩等神明。此外,飛鸞臺是香港比較罕見的「臺」建築,神壇建在小高臺上面。臺階四邊及樓梯的每枝石欄柱,均有三個石羊頭雕於欄柱頂部,一方面寓意「三陽啟泰」,另方面與黃大仙師叱石成羊的典故有關。

      殿名「飛鸞」,乃指仙人騎鳳下凡,後借指上天透過使者降鸞扶乩的儀式;由乩壇鸞生在沙盤上寫字,傳達神諭,此殿早年便為黃大仙師降乩的鸞臺。本園最後一任鸞生是衛仲虞道長,他曾擔任園內的文牘主任及義務秘書;另一方面他亦是香港教育界名人,為九龍華仁書院的首任校長。自一九七四年衛仲虞道長羽化後,扶乩停頓,飛鸞臺遂成仙師之靜室。此殿只許本園弟子入內進行參拜、誦經,平時是不對外開放的。

      早年飛鸞臺懸掛之木刻匾額是由道侶張殿臣敬獻。據本園歷史檔案記載,一九四五年農曆四、五月之間,日軍入祠內欲奪取此匾額,本園道長不允許,遭日軍斥罵,並強行登上取之;方欲動手,卻當眾失足跌下,最後日軍向黃大仙師鞠躬罷手而去,足見仙師之威靈顯應。現在之銅鑄匾額為一九八四年更替。我特別喜歡飛鸞臺的楹聯,甚有意思:「存險心勿到此地,修善果可登斯門」。凡人心思,神明豈有不知?若心術不正,非但所求無望,更遭天譴,所以不需來到黃大仙祠參拜也罷。相反,發願修行及行善,當可證道成真!

   飛鸞臺前更附建一座「四大金剛護法神」壇,並有四幅乩筆書寫的神諱。兩旁亦有一副銅片楹聯:「問心無愧,鍊性化空」,意指言行皆正,自然問心無愧;若能洗滌心性塵垢,無所凝滯,自然進入虛空,接近大道。今年十月一日本園開放日,善信可藉此機緣來參拜、觀賞一番!